新華網 正文
易轉換、夠低碳、可持續——解密北京冬奧場館冰面建設亮點
2020-07-22 20:52:3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北京7月22日電 題:易轉換、夠低碳、可持續——解密北京冬奧場館冰面建設亮點

  新華社記者張驍、姬燁、汪涌、盧星吉

  北京賽區將承擔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全部冰上項目比賽。記者22日探訪北京賽區正在建設的15塊冰面,解密北京冬奧場館冰面建設亮點。

  亮點一:競技與健身“雙輪驅動” 共用理念貫穿其中

(體育·圖文互動)(1)易轉換、夠低碳、可持續——解密北京冬奧場館冰面建設亮點

  這是7月22日在北京拍攝的正在施工的國家速滑館內景。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北京市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城區場館建設處處長黃暉介紹,按照北京冬奧會場館和配套基礎設施總體建設計劃,北京賽區有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首體綜合訓練館“冰壇”、國家殘疾人訓練館、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等4座新建冰上比賽、訓練場館,改造場館包括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五棵松體育館、國家體育館、首都體育館、首體綜合館、首都滑冰館等6座冰上比賽、訓練場館。“這些場館將提供15塊冰面,預計2020年年底前全部完工。”黃暉説。

  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總體規劃處副處長桂琳介紹,北京賽區冰面建設的第一大亮點,是所有冰場都在積極實現賽時與賽後可利用、可經營、可持續的目標。

(體育·圖文互動)(2)易轉換、夠低碳、可持續——解密北京冬奧場館冰面建設亮點

  這是7月22日在北京拍攝的正在施工的國家速滑館外景。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作為北京冬奧會大道速滑比賽場地,國家速滑館擁有亞洲最大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達1.2萬平方米。“這樣的設計,可以為多種需求的群眾健身活動提供硬體支撐。”國家速滑館體育工藝制冰工程專項設計負責人馬進介紹,國家速滑館冰面採用分模組控制單元,可將冰面劃分出若幹區域,根據不同項目分區域、分標準制冰,平日可接待超過2000位市民同時開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壺等所有冰上運動。

(體育·圖文互動)(3)易轉換、夠低碳、可持續——解密北京冬奧場館冰面建設亮點

  7月22日,工人在首都體育館內施工。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基建辦公室副主任何晉介紹,首都體育館園區正在打造不僅滿足北京冬奧會比賽需求、更能促進我國冰雪運動長遠發展的冰場。其中,首都體育館作為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比賽場地,賽後可承接國際國內高水準冰上項目賽事;作為北京賽區今年第一個竣工的冬奧場館,首體綜合館“冰壇”將在賽後開展專業運動員訓練的同時,成為向青少年推廣普及冰上運動的共用設施;首都滑冰館賽後也將作為全民冰雪運動普及和推廣基地,定期向公眾開放。

  記者在五棵松體育館看到,隨著首都疫情得到控制,五棵松文化廣場已經重新營業。據悉,2019年,五棵松體育館共組織了4場冰上迪士尼巡演活動,接待冰上運動愛好者5萬人次。隨著五棵松體育館和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三塊冰面建成,未來公眾可以看到更多高水準冰上賽事,冰上健身條件也會變得更好。

(體育·圖文互動)(9)易轉換、夠低碳、可持續——解密北京冬奧場館冰面建設亮點

  7月22日,工人在國家速滑館外施工。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亮點二:冬夏運動雙向轉換 場館業態更加豐富

(體育·圖文互動)(10)易轉換、夠低碳、可持續——解密北京冬奧場館冰面建設亮點

  7月22日,工人在國家速滑館內施工。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黃暉介紹,大量利用北京2008年夏奧會現有場館,創新實現冰場和夏季項目場地雙向轉換能力,是北京賽區冰面建設的第二大亮點。

  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北京夏奧會游泳、跳水、花樣游泳項目的比賽場地。北京冬奧會期間,“水立方”將轉換成“冰立方”,成為冰壺項目的比賽場館。2019年12月,水立方成功在泳池上架設冰壺賽道,成為世界首個實現“冰水轉換”的場館。今年5月,“冰立方”又變回“水立方”,完成了冰與水的全過程轉換。

  五棵松體育館是北京夏奧會籃球比賽場館,將成為北京冬奧會冰球比賽場館。經過對場館制冰和除濕係統改造,場館目前能夠在6小時內完成冰球、籃球兩種比賽模式的轉換;北京夏奧會期間承擔體操、蹦床、手球比賽的國家體育館,將承擔北京冬奧會冰球比賽項目,其建設的2塊冰面均具備冬季和夏季運動轉換功能。

(體育·圖文互動)(8)易轉換、夠低碳、可持續——解密北京冬奧場館冰面建設亮點

  7月22日,工人在首都體育館內施工。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何晉介紹,首都體育館、首體綜合館“冰壇”、首體滑冰館作為北京唯一的國內高水準冰上運動訓練基地,所有冰面均可根據需求快速轉換成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球和冰壺專業賽場,場館經營業態變得更加豐富。

(體育·圖文互動)(7)易轉換、夠低碳、可持續——解密北京冬奧場館冰面建設亮點

  7月22日,工人在國家速滑館內施工。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亮點三:低碳環保雙發力 綠色辦奧是底色

  據悉,北京冬奧會將成為奧運歷史上第一屆全部使用綠色清潔電能的奧運會,隨著今年6月張北柔性直流輸變電工程的投用,來自張家口的風電、光伏電能等綠色清潔電能正式進入北京。

  黃暉介紹,北京賽區部分場館年內即可利用“綠電”開展建設運作,到2022年,所有場館將100%使用“綠電”。踐行“綠色辦奧”理念,是北京賽區冰面建設的第三大亮點。

(體育·圖文互動)(4)易轉換、夠低碳、可持續——解密北京冬奧場館冰面建設亮點

  7月22日,一名工人在國家速滑館內施工。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馬進介紹,國家速滑館擁有世界最大的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冷係統的冰面,也是全球首個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制冷的冬奧場館。這是目前世界上最環保的制冰技術,碳排放趨近于零,同時也是最先進的制冰技術,冰面溫差可控制在0.5℃以內。

(體育·圖文互動)(5)易轉換、夠低碳、可持續——解密北京冬奧場館冰面建設亮點

  7月22日,工人在國家速滑館內施工。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相比傳統制冷方式,國家速滑館制冰效能將提升30%,而且制冷效果均勻,成為保障運動員高水準競技的關鍵因素。同時,國家速滑館專門建設了能源管理智能係統,將制冷産生的余熱用于運動員生活熱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維護澆冰等。在這種運營模式下,國家速滑館一年可節省200萬度電。”馬進説。

(體育·圖文互動)(6)易轉換、夠低碳、可持續——解密北京冬奧場館冰面建設亮點

  7月22日,工人在首都體育館內施工。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據悉,目前首都體育館園區也有4塊冰面採用二氧化碳制冰技術。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在使用二氧化碳制冰基礎上,首次引進溶液除濕係統,與傳統除濕方式相比,該係統可降低能耗約50%。

  黃暉表示,北京賽區場館建設進入收官階段,在打好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基礎上,北京賽區將為世界各地運動員提供國際一流的比賽和訓練場館,也將為北京留下一份可持續利用、值得傳承的寶貴財富。

(體育·圖文互動)(11)易轉換、夠低碳、可持續——解密北京冬奧場館冰面建設亮點

  7月22日,工人在國家速滑館內施工。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體育·圖文互動)(12)易轉換、夠低碳、可持續——解密北京冬奧場館冰面建設亮點

  7月22日,工人在國家速滑館內施工。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體育·圖文互動)(13)易轉換、夠低碳、可持續——解密北京冬奧場館冰面建設亮點

  7月22日,工人在國家速滑館內施工。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載入更多
三門峽水庫降至汛限水位以下
三門峽水庫降至汛限水位以下
高校暖心畢業“寄”
高校暖心畢業“寄”
雨荷
雨荷
夏日林周風光美
夏日林周風光美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6272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