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廟岔療毒記
2020-06-26 15:07:3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合肥6月26日電 題:廟岔療毒記

  新華社記者陳諾、徐海濤、姜剛

  疫情發生以來第一次招商,安徽省臨泉縣廟岔鎮黨委書記張懷軍沒想到,有3家外地企業老板主動登門,自稱“慕名而來”。

  這個位于皖豫交界處,“一步跨二省,雞叫聽三縣”的小鎮,20世紀90年代曾因皮毛交易聞名全國,後來一度又有著“風裏聞得到毒味”的惡名,成為我國中部知名的毒品集散地,人口7萬余人,涉毒人數超過3000人。

  65歲的卞大根(化名)前半生有好幾年泡在“毒罐子”裏。他説,2002年的一次聚會上,朋友以解酒為由慫恿他試了第一口海洛因,從此他常騎著摩托車去集市上買毒,“當時就和買香煙一樣簡單。”

  “全國毒品問題重點整治地區”這頂“毒帽子”脫了又戴,2014年5月,上級有關部門召開臨泉縣禁毒工作約談會,毫不客氣地指出,當地的毒品集散、人員外流販毒等問題仍十分嚴重。

  作為一名廟岔“土著”,卞大根見證了小鎮的蕭條:由于毒患深重,廟岔一度很難招商,工商業萎靡不振。早已看不到皮毛市場客商雲集的場面,見得最多的是拋荒的良田、修建了一半的爛尾房和坐在家門口呆望著天的孤身老人。

  2014年鄧真曉任臨泉縣委書記,接過了禁毒的接力棒。“毒品就像卡在臨泉喉嚨裏的一根刺。”這位曾在合肥市大刀闊斧實施老城區改造的前任區長,履新之初還是感到“壓力山大”,“徹底禁毒,需要刮骨療毒。”

  “毒品嘗一口,閻王拉你手。”如今行近廟岔,兩側房屋墻體上常有這樣的標語。在集鎮中心處,一棟由毒梟建起的緬式別墅被改建成禁毒警示教育基地,歷年來販毒人員的照片被公示于眾。

  在廟岔鎮派出所,一幅衛星地圖挂在墻上,標記著全鎮84個自然村。上任3年,所長王勇幾乎可以閉著眼指出圖上毒情嚴重之處。他説,2014年以來,臨泉成立高規格的禁毒委員會,省市縣專班常駐廟岔,扎根禁毒。“突擊圍剿、重點行動……這幾年打擊力度在上升,涉毒人數在下降。”

  此外,一批退伍軍人、大學生村官、扶貧專幹成為基層組織的“新血”。韓雷雷是廟岔鎮武場營村上任不久的“85後”村支書,他抓起禁毒工作如他的名字般雷厲風行,“咱村不能走回過去的老路。”

  記者在當地的學校看到了毒品“斷代”的努力。校園四周皆是禁毒標語,還有毒品預防教育室,“學校配備專職禁毒教師,開學第一課講禁毒,七年級每周一節禁毒課,還有禁毒考試。”廟岔鎮中心校校長劉曄説,“要讓學生看到毒品就像看到毒蛇一樣。”

  曾經的毒販成了種瓜大戶,昔日的“癮君子”辦起造紙廠……卞大根前不久新辟出5畝地種上了辣椒,平時養雞養鴨。如今他談起毒品,避之不及,“那玩意兒真正害苦了人!”

  5年前,廟岔有外流吸毒販毒人員133人,省內吸毒販毒人員279人。去年,這兩個數字分別下降到53人、84人。今年前4個月,再降為3人、6人。

  風清了、林綠了、路寬了,張懷軍告訴記者,如今廟岔的“朋友圈”越來越大,不少外出務工人員“鳳還巢”。慕名而來的企業老板在廟岔考察了一圈,直言名不虛傳,他們並非慕昔日毒名,而是這裏“刮骨療毒”出了名。

  販毒那幾年文在手臂上的那把“利劍”早已模糊,53歲的村民孫力(化名)如今成了種菜大戶、養魚能手、釀酒達人。家鄉的風裏早已聞不到毒味,“清風送來了福氣。”他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盛裝起舞 好戲連臺
盛裝起舞 好戲連臺
青海:巧手繡香包 濃情迎端午
青海:巧手繡香包 濃情迎端午
朱鹮棲息地以秦嶺為中心向東亞擴展
朱鹮棲息地以秦嶺為中心向東亞擴展
夏日古鎮風光美
夏日古鎮風光美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616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