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中國航太隊伍“新生代”——記哈工大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
2020-05-25 16:01:1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哈爾濱5月25日電  題:中國航太隊伍“新生代”——記哈工大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

  新華社記者楊思琪

  五月的哈爾濱,丁香競放。不久前,以紫丁香命名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生微納衛星團隊,榮獲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這支由“90後”“00後”學生組成的團隊,平均年齡不到24歲,他們用青春探索浩瀚宇宙,被稱為中國航太隊伍裏的“新生代”。

(圖文互動)(1)中國航太隊伍“新生代”——記哈工大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

哈爾濱工業大學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向夢而行,初心不改

  2009年,進入哈工大不久,韋明川加入了學校無線電俱樂部。那一年,中國首顆業余無線電通信衛星“希望一號”發射成功,令他萌生了動手研制小衛星的衝動。

  這個想法得到學校老師的一致支援。2012年,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正式成立。這支隊伍以衛星技術研究所為依托,會集100余人。他們來自航空宇航與科學技術、力學、電腦科學與技術、控制工程、機械工程等不同學科,實現了本碩博協同創新、集智攻關。

  2015年9月20日,由團隊研制的“紫丁香二號”衛星“綻放”星空,開創了我國高校學生自主設計、研制與管控微納衛星的先河。

(圖文互動)(2)中國航太隊伍“新生代”——記哈工大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

哈爾濱工業大學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工作照(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腳踏實地,創新不止

  如今,團隊已自主研制了“紫丁香一號”“紫丁香二號”,參與研制了“龍江一號”“龍江二號”“珠海一號”和新技術試驗衛星E星等多顆衛星。

  每一次創新和突破,都凝結著超出同齡人的付出和努力。為抓住機會學習,有人曾遠赴新疆的射電天文臺,一“貓”就是一個月;為了趕工期,有人假期沒結束,就從家回到學校“泡”實驗室;到了發射關鍵期,每天基本只睡兩個小時……

  對“龍江二號”的發射過程,負責姿態與軌道控制的吳凡記憶猶新。吳凡説,與“龍江二號”一起發射的“龍江一號”因故突然失聯。驚險之下,他們緊急連續發送400多條指令,保障“龍江二號”不出意外,順利運作。“任何一條指令發生微小偏差,都可能功虧一簣。”吳凡説。

  當時,剛上大一的泰米爾主要負責“龍江二號”的微型相機設計工作。衛星上允許的空間只有拇指大小,經過反覆調試,相機終于滿足了衛星技術要求。2019年2月,這個小相機拍下了一張被外媒稱為“最美地月合影”的照片。

(圖文互動)(3)中國航太隊伍“新生代”——記哈工大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

哈爾濱工業大學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工作照(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圖文互動)(4)中國航太隊伍“新生代”——記哈工大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

哈爾濱工業大學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工作照(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跨越時空,步履不停

  很多人不知道,每張來自太空的照片背後都是一項“國際工程”。團隊自主研發了網絡共用平臺,讓世界各地無線電愛好者可以接收照片,滿足他們對外太空的向往。

  “荷蘭、日本,還有我國新疆、廣東、北京……這些愛好者來自20多個地點,每張照片上都會標注出他們的貢獻。”韋明川説。

  “我的孩子對無線電非常感興趣,希望有一天他能加入你們的團隊”“正是受你們的鼓舞,我終于考進了哈工大”……“紫丁香”的故事成為越來越多青年前行的向導。

  如今,從電路設計到相機升級,從軟件優化到遙測接收,團隊不斷完善。他們正在承擔中俄工科大學聯盟“阿斯圖”衛星的設計與研制任務。

  這個招生季,哈工大直接面向高中畢業生,以“大師+團隊”的培養模式,啟動“小衛星班”招生計劃,將帶領更多懷揣航太夢的孩子向著浩瀚星海進發。

+1
【糾錯】 責任編輯: 焦鵬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冰雪世界的前進營地
冰雪世界的前進營地
重慶高校大學生有序返校
重慶高校大學生有序返校
鳥瞰珠峰
鳥瞰珠峰
海拔7000米以上的壯美景色
海拔7000米以上的壯美景色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030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