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看電影選院線還是選網絡,答案是“好電影”
2020-05-14 11:01:04 來源: 解放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前不久是《復仇者聯盟4》上映一周年。一年前,“《復聯4》上映時的電影院”一度登上微博熱搜。為了看首映,許多人淩晨就在影院排隊,甚至在散場後哭著回家,為影片中黑寡婦的犧牲而心碎。“如果沒有疫情,也許今天我正在看漫威新片《黑寡婦》。”電影院已經幾個月未開放,許多人曬出以前的票根和照片,祈願重回影院的時刻早一點到來。“懷念那種燈光變暗螢幕亮起來後好像穿越到另一個世界的感覺。”

  其實,《復聯4》差點就要重新上映。前一陣,電影院還在為復業緊鑼密鼓地籌備,《復聯4》也在首批復映片單裏。遺憾的是,隨著國外疫情的加重,為了安全,復業沒能如期進行。但當時這部早已“網上見”的影片的重映並沒有讓太多人激動。説到底,看電影是一種文化消費,人們盼著回到影院觀影,並不像去博物館裏看原作般的朝聖心態,或僅僅為舊夢重溫,而是期待有更多新的內容可以邂逅和欣賞。

  盡管已經接連損失了“春節檔”和“五一檔”兩個大的票倉,但有專家預言,一兩部類似于《復聯4》這樣的現象級電影,可能就此救市。從《花木蘭》等眾多大片撤檔、改檔的消息中可見,電影人對影院的支援和信心仍然堅如磐石,觀眾也抱著“好飯不怕晚”的心態靜待影院重開。影院繼續蓄勢待發的同時,也有部分院線影片轉到網上播出,引發關于院線和網絡的爭論和思考,也預示著某些新的可能。

  也許是一件好事情

  “看到某演員,等于自動幫助觀眾省一張影票錢。”“國産恐怖片千萬繞著走。”網絡上流傳著不少鑒“爛片”法則,目的是防止“不明真相”的群眾在影院中浪費時間和金錢。

  也有觀眾覺得,自己不愛去影院觀影是因為“很少有我想看的片子”,這也道出了影院觀影的一種不自由之處。進影院,意味著只能在院線排片中選擇,碰上熱門檔期,往往有大堆影片扎堆瘋搶,算一算自己的時間,有時只能退而求其次。去年的電影票房排行榜中,不少票房數據和口碑並不能成正比。比如《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豆瓣評分只有4.8分,總票房卻近10億元。

  近日,韓庚的新片《我們永不言棄》轉為網播,影片講述了一名拳擊手為了女兒重回拳壇的故事,在動作戲上頗費功夫,但也有觀眾指出劇情過于狗血和套路化。網播一周後,由于評價人數不足,豆瓣尚未開分,如果放在院線中播放,這部電影顯然不具備競爭力。有趣的是,韓庚的《前任攻略3》曾經成為票房黑馬,打敗了同期的大作《芳華》和《妖貓傳》,口碑卻陷于兩極分化。而他的上一部院線電影《大偵探霍桑》豆瓣評分只有3.3分,該片曾經歷撤檔又上映的風波,有觀點分析認為這是為了避開競爭對手,以贏得更多票房。

  “爛片”的票房成功,也許背後有諸多商業因素。而“爛片”的長期存在並頻頻牟利,也傷害了影視行業,甚至影響了影院的口碑。此前,多地影協呼吁為影院“減租”,在網絡評論中卻有人質疑影院為“暴利行業”,其背後是對一部部高票房作品價值的質疑。

  從字節跳動收購《囧媽》開始,到《肥龍過江》《大贏家》《我們永不言棄》,疫情期間幾部轉網的院線電影並沒有讓人發出“欠一張電影票”的感嘆。面對轉網誘惑,真正屏得住氣的,還是那些有實力、有自信的佳作。而那些比上不足、比下也未必有余的影片,此時轉網也許是更聰明的策略。疫情給影視行業帶來不利影響,但如果促使不那麼值得院線票房的影片轉向網絡發行,為更多優質內容騰出院線排片時間和空間,也許是一件好事情。

  不能成爛片“回收站”

  一部分人覺得,在如今城市裏人手N個螢幕的時代,網上觀看電影或宅家看電影是大勢所趨。但除了過窗口期而轉網的院線電影,目前網絡原生電影裏尚缺乏優質作品。疫情期間,網絡電影點擊和分賬票房迎來增長,近日視頻平臺紛紛曬出網絡電影票房成績單,不少影片分賬突破千萬元,優酷分賬冠軍《大蛇2》甚至突破3000萬元。但即便是宅家紅利下迎來網絡票房增長,這與院線動輒數億元的票房仍然相距懸殊。

  點開一部視頻平臺首頁的網絡電影,字幕都透露出一股單薄而廉價的味道。業內人士指出,網絡大電影的投資往往只有幾百萬元的層級,而電影是工業化産品,這決定了目前視頻平臺不足以支撐拍出好的電影。另一方面,院線電影投資規模水漲船高,超過1億元才能稱之為“大片”,目前的網絡分賬方式也難以支撐這種投資級別的電影轉到網上播出。字節跳動砸下6.3億購買《囧媽》只是個例,不具備可持續性。

  不過,有專家分析,影院復業後,觀眾可能會更加謹慎選擇去影院觀看的影片,注重視覺效果的大片仍然保有票房號召力,而對于很多中小成本電影來説,則不必再去擠本來就緊張的線下放映資源。目前,國産新片生産量每年為1000部左右,只有約一半的影片能夠進入院線排片,加上進口片、批片等,一個星期可能有十幾部新片放映。有些影片原本排片量就不高,相比票房“一日遊”,也許網絡播放是更好的接觸觀眾的渠道。一些非頭部的優質電影轉為網播,也許將改變網絡電影的生態。

  而消費者對于線上娛樂、網絡電影需求的增加,也在倒逼部分傳統影視投資機構開始投資網絡大電影。一些從業人員已經有意識地把精力和投資放在電影制作而非明星片酬上,用更少的預算拍出品質更高的影片。畢竟,網絡不能成為爛片“回收站”,如果未來有更多院線電影轉網,也許將促使網絡電影的進一步優化轉型。

  未來誰是電影發行主流

  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貓眼研究院近日發布的《疫情影響下的電影行業發展對策研究——觀眾觀影意願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隨著疫情的趨勢好轉,觀眾紛紛調高影院觀影期待值。34%的受訪者表示“非常期待”,38%表示“比較期待”,合計超過七成。這説明影院觀影相比較在家觀影而言,仍具有較強的不可替代性,而從人群區分來看,男性觀眾尤其是年輕男性觀眾“非常期待”的比例更高。

  有專家建議,考慮到年輕人的電影消費欲望更為強烈,熱鬧一點的影片可能更受歡迎,包括喜劇片、動作片、流量明星片等都有可能迅速打開市場。此前由中國電影報道發起的“疫情過後,最想去影院看什麼電影”的投票中,得票最高的也是喜劇片。偏重人文色彩的有深度的文藝片盡管有藝術價值,但因大量觀影行為是出于娛樂消費的目的,無論在院線還是網絡,這類電影都只是小眾。

  稍顯悖論的一點是,在以往的電影市場裏,喜劇片、動作片、流量片往往是“爛片”的高發區,目前轉網的院線影片裏,《囧媽》《大贏家》都屬于喜劇類型,《肥龍過江》和《我們永不言棄》則帶動作元素,從口碑上看都不那麼令人滿意。即便是完成度稍高的《大贏家》,由于是翻拍片,全片最大的笑點來自對原版中“梗”的挪用,但笑過之後,又感覺好像少了一點什麼。《囧媽》同樣前半部分笑點密集,後半部分垮掉,它拋出了一個有探討意義的矛盾話題,卻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類影片的供給是否能夠滿足當下網絡觀影需求,恐怕仍然存疑。

  據《報告》顯示,影院復業後,對“新上映且口碑好的電影”表示“肯定會去”的受訪者接近六成;對重映“經典國産電影”“經典外國電影”表示“肯定會去”的接近兩成。這表明“新片”是拉動影院消費的重要因素,“好口碑”同樣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在影院和網絡之爭中,更多電影還是選擇院線上映,在不少從業人員看來,影院才是電影的最好呈現方式。與此同時,國外以網飛為主的流媒體平臺正以優質自制內容發起對影院電影的衝擊。有專家指出,相比網飛,我們的視頻網站還是1.0的階段,欠缺的仍然是優質作品。

  未來院線和網絡何者會成為電影發行的主流,目前尚難定論,但可知的是,觀眾要選的也許不是院線或網絡電影,而是一部“好電影”。(鐘菡)

+1
【糾錯】 責任編輯: 黃浩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海拔7000米以上的壯美景色
海拔7000米以上的壯美景色
中國國家圖書館恢復開放
中國國家圖書館恢復開放
北京:抗疫一線護士的一天
北京:抗疫一線護士的一天
遠眺來古冰川
遠眺來古冰川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98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