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應對全球變暖下糧食安全挑戰 我國科學家獨辟蹊徑獲突破性進展
2020-04-22 18:40:1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圖文互動)(7)應對全球變暖下糧食安全挑戰 我國科學家獨辟蹊徑獲突破性進展

  4月21日,研究組成員陳娟華在實驗室工作。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新華社上海4月22日電(記者張建松)隨著溫室效應加劇,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高溫脅迫”,對世界糧食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利用先進的遺傳工程手段,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郭房慶研究組,經過長達6年多的努力,在提高植物光合效率和産量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據郭房慶研究員介紹,植物細胞中的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高強光條件或高溫脅迫,通常會引起葉綠體中的活性氧累積,抑制光合作用過程。其主要原因是造成葉綠體內的光合復合體PSII關鍵蛋白D1的迅速降解,葉片光合機能下降,進而導致作物減産。

  在高強光條件或高溫脅迫下,如何提高葉綠體內的光合復合體PSII修復效率,進而增強植物的光合效率,提高生物量和産量,是長期困擾這一領域科學家的基礎性科學問題和挑戰性難題。

  在以往研究中,科學家們大多致力于從葉綠體內尋求解決之道。在中國科學院先導項目、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相關項目資助下,郭房慶帶領陳娟華、陳思婷等研究組成員,突破思維定勢、獨辟蹊徑。

  他們利用先進的遺傳工程手段,克隆並構建了一個全新的、由高溫響應啟動子驅動的“融合基因”,並整合擬南芥、煙草和水稻的基因組。經過遺傳轉化,在擬南芥、煙草和水稻三種植物中,成功創建了一條全新的、細胞核融合基因表達的D1蛋白合成途徑。

  “這就相當于建立了植物細胞D1蛋白合成的雙途徑機制。一個途徑是天然的葉綠體途徑,另一個用基因工程創建的細胞核途徑。通過增加植物細胞核源D1合成途徑,給植物補充D1,從而提高植物高溫抗性和光合效率,提高生物量和産量。”郭房慶説。

  研究表明,擁有“D1蛋白合成雙途徑”的擬南芥、煙草和水稻改良株係,在高溫抗性、光合效率、二氧化碳同化速率、生物量等方面,相較于野生型均有大幅度增加,效果顯著。科研團隊分別在上海松江和海南三亞陵水育種基地,對水稻遺傳工程改良株係的産量進行了多年驗證,水稻增産幅度在8.1%-21.0%之間。

  21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植物》刊發了相關研究論文。

(圖文互動)(1)應對全球變暖下糧食安全挑戰 我國科學家獨辟蹊徑獲突破性進展

  4月21日,郭房慶研究員在辦公室裏介紹《自然·植物》上刊登的研究論文。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圖文互動)(2)應對全球變暖下糧食安全挑戰 我國科學家獨辟蹊徑獲突破性進展

  4月21日,郭房慶研究員在人工氣候室裏觀察水稻生長狀況。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圖文互動)(3)應對全球變暖下糧食安全挑戰 我國科學家獨辟蹊徑獲突破性進展

  4月21日,郭房慶研究員(右)和研究組成員陳娟華(左)在人工氣候室裏觀察擬南芥幼苗生長狀況。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圖文互動)(4)應對全球變暖下糧食安全挑戰 我國科學家獨辟蹊徑獲突破性進展

  4月21日,郭房慶研究員在人工氣候室裏觀察擬南芥株係。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圖文互動)(5)應對全球變暖下糧食安全挑戰 我國科學家獨辟蹊徑獲突破性進展

  4月21日,郭房慶研究員(中)和研究組成員陳娟華(右)、何寧宇(左)討論煙草幼苗生長狀況。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圖文互動)(6)應對全球變暖下糧食安全挑戰 我國科學家獨辟蹊徑獲突破性進展

  4月21日,郭房慶研究員(左一)在實驗室向研究組成員講解煙草幼苗的生長。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1
【糾錯】 責任編輯: 成嵐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伶仃夕陽美
伶仃夕陽美
珍愛地球 呵護家園
珍愛地球 呵護家園
武漢動物園有序恢復開放
武漢動物園有序恢復開放
彩蛋繪出“正能量”
彩蛋繪出“正能量”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51112589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