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疫情過後,如何補上生命教育的必修課
2020-03-19 07:48:38 來源: 科技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時代的一粒灰塵落到個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

  新冠肺炎疫情時期,每天新增的死亡數字背後,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應聲栽倒,無數個家庭因此陷入悲痛的陰霾。

  生命對于個體到底意味著什麼?面對一個個垂危的生命,無數名醫護人員在疫情中逆行,普通公民自覺做好防護隔離,各行各業的員工保障物資供應,認真履行職責……面對生命這堂認知教育必修課,身處其中的每個個體都經歷了一次考驗。

  近日,上海市率先提出將生命教育納入幼兒園和中小學課程,要求廣泛傳播醫學和健康知識,普及敬畏生命、關愛健康、尊重醫學規律的理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進全社會對醫學、醫務人員的理解和尊重。

  其實,早在2005年,上海市就下發了《中小學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包括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情感態度等多方面內容的生命教育活動在全市范圍內逐步展開。而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背景下,各個社會主體的行為選擇賦予了生命教育新的內涵和外延。此次疫情中,野生動物的生命、肺炎患者的生命、醫護個人安危、他人的健康安全、個人衛生習慣、國民素質等拓展了生命教育探討的空間。

  “生命既有生物學意義,又有社會學意義。”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係杜成憲教授認為,通過這次疫情,一些與生命有關的醫學知識、衛生常識、健康習慣、個體素質等內容都應該在生命教育中有所補充。“公共場所個人衛生、捕殺野生動物等不良行為積習如果不改,將來同樣的問題還會再次出現。”杜成憲強調,各地對生命教育的重視不應因疫情的出現而追求短期效果,而應該有一個長效激勵機制保障。

  疫情進入新的階段,上海市率先提出廣泛傳播醫學和健康知識,普及敬畏生命、關愛健康、尊重醫學規律的理念,體現了其在生命教育領域的前瞻引領,對全國中小學教育也會産生示范影響。作為有目的有規劃的學校教育應該如何進行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重在對生命的認知和體驗。”杜成憲表示,作為影響個體思想觀念、行為習慣的內容,生命教育並不適合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進行專門學習。在學校教育中可以融入語文、社會、品德等學科學習,也可以通過辯論、表演等實踐活動提高學生思想觀念意識。此外,生命教育的內容也可以分為精神層面和技能層面。在技能層面,學校教育方面可以補充實際生活中的必備醫學常識與在特殊場景下自救和他救的技能,並通過一些實際案例加強學生在人身安全方面的思維意識和實踐訓練。

  生命教育也可以從我國傳統教育觀念中吸取養分。杜成憲指出,我國傳統教育內容可以作為當前生命教育的一個重要補充。當今社會,一些青少年漠視生命、自殺的案例屢見不鮮,體現了人們在生命立場上的困境。

  生命到底屬于誰?在我國傳統觀念中,個人對生命的支配行為受到父母和家國大義的雙重影響。“聯繫到當下的疫情,醫護人員在面對疫情時義無反顧支援抗疫前線,體現了我國傳統道德觀念中個人小義服從家國大義的內容。”杜成憲説,在對生命問題上做出決斷時,傳統的倫理責任意識可以形成束縛,讓人們在面臨生死選擇問題時慎重考慮。

  此外,杜成憲還表示,在生命教育方面,學校需要考慮到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接受能力,針對不同成長階段進行科學合理的內容設計,高中階段可以嘗試加入正確認知死亡的教育。“一些青少年把‘死’看得那樣隨便,是源于他們對死亡的無認知。他們很容易受外界因素裹挾感染而輕易選擇輕生斷送生命。我們應該讓他們明白死亡意味著什麼,從而提高他們對生命的珍視。而在理論探索角度,生命教育的含義是什麼、生命教育如何兼顧孩子童真天性等問題,教育界需要加強相關課題研究,學校還應該加強教師隊伍的培養。我國未來年輕一代都應該接觸一些生命教育內容,上海可以探索出一些可行方案,為全國提供參考借鑒。”杜成憲説。(侯樹文 記者 王春)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疫情過後,如何補上生命教育的必修課-新華網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8112573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