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3月7日電(記者賈遠琨)3月6日,ARJ21新支線飛機的132架機在上海浦東機場執行1架次、3小時50分鐘的生産試飛任務,標誌著ARJ21飛機第二條生産線——浦東生産線,從部裝到總裝再到生産試飛的各環節已完全打通,生産和試飛效率將進一步提高。
記者來到位于上海浦東的ARJ21飛機第二生産線車間,部裝、總裝、噴漆等生産環節已經全面復工復産,生産試飛、交付試飛等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有序推進。浦東生産線採用以工位制為基礎的“節拍化精益生産”模式,不僅生産效率顯著提升,管理也更加精細。
工位制“節拍化精益生産”是以工位為作業組織單元,按照作業環節分配排班均衡生産的方式,以流水式作業組織生産。記者在現場看到,生産車間內,4架ARJ21總裝飛機“一”字排開,不同工位的員工同時作業,大大加快生産速度。中國商飛上飛公司ARJ21事業部200工位負責人顧鑫説:“流水線作業中自動化係統的應用,減少了人工投入,也縮短了作業時長,過去需要依靠人工花數小時完成的測量、對接工作,現在可以通過設備感應係統抓取數據並即時計算測量,準確性和效率都更高。”
生産速度加快保證了後續試飛工作順利開展。ARJ21飛機已經投入市場運營,並安全運送旅客70余萬人次,為什麼還需要試飛?
中國商飛民用飛機試飛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鄧小洪介紹,每一架ARJ21飛機在交付客戶之前,都需完成“空中測試”,即生産試飛任務。隨著試飛工作的不斷成熟,目前,ARJ21飛機的生産試飛任務可通過3個架次的試飛完成。“飛機交付之前的試驗包括地面試驗和空中試驗,失速、氧氣面罩下放等試驗項目必須在空中完成。除了生産試飛外,飛機在交付客戶前還需要完成交付試飛,接受客戶對飛機各係統能力的檢驗。”
繼ARJ21飛機的132架機生産試飛完成後,浦東生産線的後續生産、試飛、交付工作的節奏還將進一步加快。“能夠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進行生産試飛,表明ARJ21的試飛工作得到了民航管理部門、機場等民航單位的肯定,也為後續繁忙的批量生産飛機試飛工作提供了保障。”中國商飛民用飛機試飛中心副總工程師呂碧江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