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極地”光明衛士點亮萬家小康路
2020-01-17 17:11:1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哈爾濱1月17日電 題:“極地”光明衛士點亮萬家小康路

  新華社記者閆睿、強勇、李建平

  春節臨近,億萬國人奔涌在歸鄉路上。萬家燈火背後,電力工人們穿深山、過叢林,在遠離人煙處巡線。“今年雪還算是小的。”在中國“東極”黑龍江撫遠,電力檢修工人王佳清説,辛苦不怕,心裏很自豪。

  為做好春節前的安全巡視,國網黑龍江撫遠市供電有限公司提前做足預案。不到早上5時,檢修工人們便整裝待發,向黑瞎子島會合。檢修“小黃車”一路向東,掠過山林,停在一片空曠的雪地中。“車只能開到這裏了。翻過這座小山包,就是巡線的地方。”檢修工人陳智德説。

  相比市區,黑瞎子島上的溫度要更低,常常到零下30攝氏度。巡線班前會,隊長向大家一一提示工作任務、危險點分析。他們這次要巡的“黑瞎子島三營線”第30號桿至85號桿,人跡罕至,是線路中最艱難的一段。途中會穿越大片沼澤地、灌木叢,有時還會有動物出沒。

(圖文互動)(1)“極地”光明衛士點亮萬家小康路 

  國網黑龍江撫遠市供電有限公司電力檢修工人在黑瞎子島巡線(1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閆睿 攝

  動輒小半天的巡線,意味著他們多數時候只能在寒風中對付一餐。面對嚴寒,他們不敢有半點“歇歇腳”的念頭。

  桿與桿平均相距70米。雪地中,大家深一腳淺一腳地移動著。每走到一桿,拿起望遠鏡,看桿頂部的設備是否有松動。在一處疑似“問題桿”旁,高俊寶身係安全帶,腳踏“腳扣”向上攀爬。確認安全後,一行人才放心離開。

  保電,也是保希望。每天早上天還沒亮,生活在東方紅村的70歲老大娘屈晶就開啟新一天的勞作。廚房的燈光劃破黑暗,大娘燒水起灶、趕制粉皮。靠著這十幾年的老手藝,一家人脫了貧,“日子像爐膛裏的柴火,越燃越旺。”她説。

  位于中國“北極”漠河市的北極村,2007年之前只能靠小柴油發電機供電。接入國家電網後,這裏的北極供電所成了我國最北供電所,呂建生、王少亭二人在這裏工作多年。

  北極村借助地緣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近15年來用電量增長了數十倍。保障家庭旅館、旅遊景區的用電安全,都壓在了這對搭檔身上。他們的手機號,在村裏已是家喻戶曉。

(圖文互動)(2)“極地”光明衛士點亮萬家小康路 

  電力檢修工人在黑瞎子島巡線(1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閆睿 攝

  “天越冷越忙。除了日常保電、例行巡檢,遇上極寒天氣還要特巡。”呂建生説,2019年12月末一次巡線,氣溫驟降,兩人頂著零下40多攝氏度嚴寒進山檢查,“山風刮起來就像小刀割臉,樹條抽到臉上就是一道紅印子。”

  呂建生説,十年前剛來北極村工作,遇到保電任務時手心冒冷汗、腿直打哆嗦。這些年,電網升級改造更省心,每年保障“國際冰雪汽車拉力賽”等大大小小20多場活動也不在話下,“保障了村裏的用電,就是保住了村民們的旅遊好生計。”他説。

  在“中國最冷小鎮”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呼中區,國網呼中供電公司巡線工人馮東海、孟祥彬行走在一片濃霧之中。冷空氣刺激下,孟祥彬的鼻炎病又犯了,“40多歲就感覺老了……”

  靜悄悄的白樺林中,除了兩人談話聲,只聽到腳踏積雪“咯吱咯吱”的聲音。他們的絕緣鞋裏早已灌滿雪,圍脖上的冰霧結了一層又一層,只為轄區內的萬家燈火。

+1
【糾錯】 責任編輯: 吳咏玲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清高宗乾隆皇帝展”亮相鄭州
“清高宗乾隆皇帝展”亮相鄭州
趕制節慶用品迎新春
趕制節慶用品迎新春
暢遊冰雪瓦屋山
暢遊冰雪瓦屋山
廣州南站將迎來客流高峰
廣州南站將迎來客流高峰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47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