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如何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2020-01-07 16:13:2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 題:如何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新華社記者李延霞

  銀保監會近日發文,提出銀行保險機構要健全與直接融資發展相適應的服務體係,運用多種方式為直接融資提供配套支援。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各類健康和養老保險業務,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核心是培育資本市場包括債券市場的機構投資者,讓居民部門的儲蓄通過機構投資者進入資本市場,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儲蓄資金直接進入股市。”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表示。

  肖遠企指出,一直以來,我國融資結構失衡,間接融資佔比太高,直接融資佔比較低。要發揮銀行保險機構的作用,為直接融資提供配套支援。

  “在直接融資比較發達的美國和英國,通常通過養老基金、共同基金等方式來配置資産。我們也是這個思路,要培育機構投資者,當然機構投資者的一部分資金來自于居民。這些資金可以投資股市、債券、養老金‘第三支柱’等,取決于機構投資者的資産配置,而不是儲蓄資金直接進入資本市場。”肖遠企説。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這是配合我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要改變我國間接融資過高、直接融資佔比較低的融資結構,就要從資金的來源和資金使用上進行一些調整。資管新規出臺後,資管行業的轉型為這些調整提供了可能。”

  “過去一些機構以資管業務為名,行間接融資之實。雖然在資金端是對居民儲蓄的分流,但在資産端並沒有走到資本市場上去。資管新規出臺後,推動資管業務規范發展,限制非標投資,行業轉型更多投向標準化的市場,包括債券、資本市場等。”曾剛説。

  指導意見提出,有效發揮理財、保險、信托等産品的直接融資功能,培育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改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

  曾剛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信托機構、保險資管機構都是未來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機構投資者的介入能推動資本市場長期可持續發展,投資者也能更多享受到資本性收入的回報。

  目前已有14家銀行獲批設立理財子公司,理財子公司的監管規則也在逐步完善。

  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是銀行業增加資本市場長期資金供給、優化融資機構的重要載體。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産品直接投資股票。對股市來説,可以引入更多的長期穩定資金,投資者結構和投資風格也有望改變。

  曾剛提醒説,促進儲蓄資金轉化成資本市場長期資金,還需要係統性的改革來提高證券市場的運作效率和品質,包括提高上市公司品質、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等,以降低相關風險,維護老百姓的資金安全。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賀蘭山冰瀑
賀蘭山冰瀑
世界冰雕能手盡展酷寒之美
世界冰雕能手盡展酷寒之美
新西蘭北島突發森林大火
新西蘭北島突發森林大火
寒冬臘梅香
寒冬臘梅香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543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