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舊書信揭秘70年前如何拍電影
2019-11-15 16:12:5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長春11月15日電(記者孟含琪)新中國成立伊始,物資匱乏,你知道那時如何拍電影嗎?

  近日,“新中國電影搖籃”長春電影制片廠(長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展出了25份珍貴的書信手稿,其中多封記載了70年前拍電影的細節。這些珍貴手稿,帶我們走進那段崢嶸歲月……

  展出的手稿中,幾張手繪的平面圖格外引人關注。這是長影攝影師孟憲弟為電影《自有後來人》手繪的攝制平面圖。圖中用線條描繪了每場戲中錄影機的位置和拍攝角度,這是孟憲弟根據分鏡頭劇本、美術場景以及導演意圖設計的。

  另一邊展出的是《平原遊擊隊》縱橫交錯地道的圖片,這是美術師手繪出的氣氛圖,與電影中真實的場景完全一致。長影從歷代電影美術師設計的手稿中,精選了72幅美術氣氛圖。

  長影集團黨委副書記張光臨告訴記者,建國初期條件艱苦,設備落後,電影拍攝前,美術師和攝影師通過實地調研,結合知識儲備和想像力,一筆筆手繪畫出氣氛圖,最後成為現實布景。

  到了實際拍攝環節,由于拍電影的膠片很珍貴,僅有的一點都是舊膠片經過特殊工藝處理再生使用的,電影人甚至將膠片看得比自己還重要。在電影《橋》拍攝期間,有一場鋼水濺出的場景,攝影師包傑的衣服被燒著了,因為用的是手搖攝影機,人不能離開,于是助理趕緊用一件濕大衣披在包傑身上為他滅火,可助理的身上也著了火,工作人員就一個接一個地為前面的人滅火,直到這個鏡頭拍攝完成。

  除了國産電影外,經典的譯制片也陪伴著一代代人成長。70年前,電影院裏放映的外國片都是打上簡單字幕,觀眾大多看不明白。時任長影廠長的袁牧之將目光瞄準了蘇聯電影《普通一兵》,想要做一部真正的譯制片。他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導演袁乃晨。

  廠裏沒有做譯制片的經驗,如何能讓銀幕前的蘇聯人講中國話?袁乃晨只能摸索著幹。他在素材片中選了一段臺詞長的片段背熟,又讓翻譯孟廣鈞把這段俄文臺詞背下來。兩人背對背掐著秒表,用漢語和俄語同時開口。同一段臺詞用兩種語言説,佔用的時間不同,他們就調整語速;説出的臺詞像是背書,袁乃晨就按照劇中情景加入情感,反覆練習。

  解決時間問題後,他又遇到新問題。有的詞説俄語時是張嘴的,但漢語是閉嘴的,口型對不上。于是他和孟廣鈞尋找和原版口型吻合的恰當詞句,有時為了一個詞要查閱詞典一兩個小時。袁乃晨一鼓作氣完成了配音工作。

  影片上映後反響熱烈,袁乃晨也開辟了我國對口型配音法的先河。

  那時電影人沒有條件反覆拍攝和修改場景,大家就在拍攝前做足功課。在艱苦的條件下,長影培養出新中國第一代電影美術師劉學堯,著名攝影師王啟民,“新中國譯制片之父”袁乃晨,著名導演王濱等大師級別的電影人。“這些老一輩電影人身上擁有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值得當代電影人銘記學習。”張光臨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小錦鯉“遊”出大産業
小錦鯉“遊”出大産業
皖南冬韻
皖南冬韻
天路彎彎
天路彎彎
吉林長春大雪紛飛
吉林長春大雪紛飛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5237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