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我國科學家成功研制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區域中心原型機
2019-11-12 16:33:4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圖文互動)(1)我國科學家成功研制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區域中心原型機

  11月12日,上海天文臺安濤研究員在介紹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區域中心原型機。在中國科學技術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援下,我國科學家成功研制世界首臺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區域中心原型機。 國際大科學工程——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是由全球十多個國家計劃合資建造、世界最大的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最新計劃2021年開建,我國是發起國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新華社上海11月12日電(記者張建松)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獲悉,在中國科學技術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援下,我國科學家成功研制世界首臺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區域中心原型機。

  國際大科學工程——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是由全球十多個國家計劃合資建造、世界最大的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最新計劃2021年開建,我國是發起國之一。

  作為下一代擔當引領作用的射電天文觀測設施,SKA不僅承載孕育世界級科研成果的使命,還將産生世界上前所未有的超大數據量。僅按照SKA全部規模10%來建造的第一階段,科學處理器所需要的計算能力,就相當于我國超級電腦“天河二號”的8倍、“神威·太湖之光”的3倍。如此龐大的數據需要深度分析和加工後才能被科學家使用,這些工作將由分布于幾大洲的區域數據中心合作完成。

  目前,上海天文臺正牽頭推進中國SKA區域中心原型係統建設。據課題負責人、上海天文臺安濤研究員介紹,在SKA區域中心大規模建設之前,原型機的研制和測試至關重要。成功研制的中國SKA區域中心原型機,整體設計充分考慮了各方面需求,整個係統採用“軟硬體協同設計”的思想,即根據應用程式的特徵,選擇合適的硬體和軟件組件,以實現在有限的功耗下的最佳性能。

  為此,原型機在計算、存儲、網絡三大模組中均有創新突破。計算模組採用新型數據島架構,將整個數據中心分成若幹個小區域、或多個子數據中心,既可以獨立執行數據處理任務,也可以根據需求靈活重組資源,滿足SKA多任務並行處理的要求。此外,中國SKA區域中心原型機還首次採用了國産ARM處理器,基準測試表明ARM伺服器整體性能優良。

  安濤表示,中國SKA區域中心原型機將用于處理國內外SKA先導望遠鏡所産生的數據,支援全球用戶的SKA科學預研究,國際權威期刊《自然-天文》日前已線上發表相關研究論文。

(圖文互動)(2)我國科學家成功研制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區域中心原型機

  11月12日,上海天文臺安濤研究員在介紹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項目。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笑冬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鏡觀中國·新華社國內照片一周精選
鏡觀中國·新華社國內照片一周精選
福建建陽打造“建窯建盞”文化名片
福建建陽打造“建窯建盞”文化名片
多彩秋色“繪”泉城
多彩秋色“繪”泉城
北京豐臺:金秋賞菊正當時
北京豐臺:金秋賞菊正當時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9112522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