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11月5日電 題:“幸福生活是幹出來的”——井岡山深處神山村採訪記
新華社記者賴星、熊家林
江西井岡山上,秋風習習,竹海盈動,神山村青石路綿亙蜿蜒,白墻黛瓦的客家民居錯落有致。2017年2月,神山村與井岡山市同步摘掉了貧困帽子。如今,昔日的窮山村已變成“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幾年前這裏除了拖毛竹的貨車,沒人願來。”遊客陳蘭正在神山村村民左秀髮家體驗“打糍粑”,神山村大變樣後,她和朋友都成了村子裏的常客。
神山村位于井岡山深處,山高坡陡、土地貧瘠、交通不便,曾是典型的貧困村。2015年,全村54戶231人,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3300元,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1戶50人,貧困發生率22%。如今,村裏貧困戶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已達到9200元。
在村裏高挂的“神山村感恩三字歌”裏,這樣寫道:“等靠要,都摒棄;自強路,皆賣力……”
擺脫貧困,是神山村村民的夢想。
“在精準扶貧上,我們村探索出一戶一塊茶竹果,一戶一棟安居房,一戶一個農家樂,一戶一張保障網的‘四個一’脫貧模式。”神山村黨支部書記彭展陽説。
神山村立足自身山地資源,發揮良好生態特色,大力發展以茶、竹、果為主的富民産業,採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經營模式,成立了黃桃、茶葉兩個合作社,發展黃桃460畝、茶葉200畝、低改毛竹5000畝。
井岡山市茅坪鄉黨委委員李燕平已在神山村駐村幫扶3年多,村民們都樂意跟他打交道,並用客家話親切稱呼他“阿燕”。
“有了致富産業,村民和貧困群眾可以獲得土地租金、勞務傭金等收入,有效解決了村民在家門口就業的問題。”李燕平介紹,神山村還通過多種途徑為每戶貧困戶籌措資金2.2萬元入股到黃桃、茶葉合作社,每年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分紅,確保貧困群眾收入的可持續。
左秀髮的兒子左香雲是神山村的名人。他是神山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也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2018年3月5日,在“代表通道”的一次亮相,讓人們記住了那句樸實的話:“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過越甜。”
為了擺脫貧困,左香雲嘗試了很多辦法,修摩托車、賣手工藝品……最後他選準了利用本地豐富的毛竹資源加工竹制品的創業之路。
如今,他與人在家鄉合夥開辦的竹藝品加工廠,産品銷往全國各地。2016年他還注冊了“神山竹”商標,打造用竹筒裝的神山竹酒。
“一根竹子做筆筒一般賣60元,現在做神山竹酒可以翻倍。還是要走特色創新之路,提高附加值。”左香雲的廠子一年需要上萬根毛竹,戶戶有竹林的村民都有了增收機會。
神山村山美、水美,發展農村旅遊業能讓村民生活更有奔頭。為此,神山村專門邀請規劃設計院編制了村總體規劃,將神山村和井岡山上的紅色景點串成旅遊精品線路,並探索“培訓到農村,體驗到農戶,紅色旅遊助推精準脫貧”的新路。
52歲的彭夏英是神山村一個貧困家庭的普通婦女,但她身上有股不服輸的勁頭。
她抓住2016年以來神山村旅遊發展的大好勢頭,開辦農家樂。她和丈夫拿出建房積蓄,將住了大半輩子的房屋騰出來,置辦食具桌椅,用心把農家樂經營得紅紅火火。2018年,光這一項,家裏就有10萬元收入。
彭夏英常説起一句話:“黨和政府只能扶持我們,不能養著我們,幸福生活是幹出來的。”
神山村的幸福故事還在繼續。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