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老漂族”的地圖人生
2019-10-08 18:31:0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福州10月8日電  題:“老漂族”的地圖人生

  新華社記者吳劍鋒、屈婷

  下午4點,廈門首開領翔國際小區,林立的樓宇間陸續走出老人。今年67歲的張秀梅推著嬰兒車,將剛剛睡醒的小孫子送到小區的滑梯上玩耍。同一時刻,老伴老靳正疾步朝外走去,他要去附近的小學接上孫女回家吃飯。

  老靳兩口子的生活是整個小區大部分老人的縮影。身處寸土寸金的城市,幾乎沒有哪個年輕人能賦閒在家,照顧孩子的重擔便落到遠道而來的老人身上。

  買菜、做飯、帶孩子……這些被人們稱為“老漂族”的隨遷老人來自五湖四海。他們為支援兒女事業、照顧第三代而離鄉背井,來到子女工作的大城市,做著幾乎一樣的工作。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數據,我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

  老靳的家鄉在河南周口,7年前,為了照顧剛剛出生的孫女,退休的老兩口決定,到廈門給孩子當個家庭保姆。

  與退休前相比,老靳如今的生活純粹而又繁瑣。早上6點起床,7點吃飯,7點半送孫女上學,順道買菜,中午和下午繼續接送……如果説這個家是臺晝夜運轉的機器,他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齒輪。

  “沒辦法,現在年輕夫妻中只要有一個人不上班,家庭經濟就緊張。”老靳説,請保姆又貴又不放心,由老人來帶孩子似乎是最好的選擇。

  而齒輪的運轉必然有摩擦,如何迅速融入兒女的生活是這些老人面臨的首要課題。“我的原則是只照顧他們的生活,其他的一律不摻和,慢慢磨合。”這些年,老靳摸索出了一套“生存法則”,以前煙癮犯了常一根接一根地抽,現在為了不影響子女,他把煙也戒了。

  融入家庭只是第一步,對于一些農村老人而言,更為艱難的是融入這座城市和現代化的生活。

  出生于1949年的老秦,老家在安徽宿州農村,今年初他和老伴到廈門幫忙帶孫子。剛到一個月,他就因為把電磁爐放在煤氣灶上燒,險些釀成大禍。

  雖然高鐵已將許多城市的距離拉近到數小時即可到達,但對“老漂族”而言,“時差”卻客觀存在。

  從家中分不清的洗衣液、潔廁液、洗潔精,到出門認不準的地鐵、BRT,城市生活在年輕人看來是新奇和活力,對于老秦來説,卻處處是障礙。

  “不識字,哪兒也不敢去。”平時除了出門買菜,老兩口鮮少出門,活動半徑僅限于小區內。在宿州時,老秦是個不著家的人,成天走家串戶,如今突然被“禁錮”在“鋼鐵叢林”裏,常萌生回老家的念頭。

  許多“老漂族”期待著回老家,除了因為對生活感到不適外之外,更多的則是不想給子女添累贅。今年以來,老靳見證了小區同鄉夥伴的“大撤離”,有的不到兩個月就走了。老靳説,雖然回去後養老只能靠自己,但在大城市,受限于異地醫保等原因,老人們擔心給孩子留下過重的負擔。

  希望融入城市又止不住鄉愁,渴望得到子女養老又怕成為累贅……離開大半輩子生活的地方,“老漂族”身上往往交織著矛盾的情緒。

  “中國人口流動正經歷著從家庭成員分離到家庭成員團聚的轉變,由此造成的農村隨遷老人需要引起關注。”福建江夏學院副教授陳盛淦説。

  陳盛淦建議,子女在提供老人必要的經濟、生活照料的同時,也應給予情感支援,理解老人在隔代照料上的付出,包容他們的生活方式與理念。同時政府應打破社會福利屬地化管理的藩籬,解決隨遷老人遇到的具體難題。

+1
【糾錯】 責任編輯: 焦鵬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成都:7只新生大熊貓齊亮相
成都:7只新生大熊貓齊亮相
寧夏石嘴山:“塞上江南”現花海
寧夏石嘴山:“塞上江南”現花海
所羅門群島風光
所羅門群島風光
南寧:華美夜色扮靚東博會
南寧:華美夜色扮靚東博會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079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