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新聞分析:語音助手“竊聽門”再次敲響隱私保護警鐘
2019-08-06 15:51:3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  新聞分析:語音助手“竊聽門”再次敲響隱私保護警鐘

  新華社記者彭茜

  智能手機內置的語音助手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親密夥伴,大家習慣于讓它完成報時、查詢天氣等日常任務甚至與它聊天解悶。然而,近期多家科技公司被曝光以智能語音助手錄制用戶談話,再通過人工對語音做標注和反饋,以訓練語音助手。這意味著生活中的隱私對話,可能在不經意間被陌生人“竊聽”。

  日前蘋果、亞馬遜、谷歌等公司已相繼關停或收縮人工語音分析業務。但消費者對于科技公司屢屢採取“馬後炮”、而非事先完全告知的做法頗有詬病,對于隱私被泄露憤怒不已。

  本月初,英國《衛報》報道美國蘋果公司將部分用戶與智能助手Siri的對話錄音發送給該公司全球范圍內的承包商,用于分析Siri反應是否合理、服務是否到位。盡管蘋果公司回應稱只有1%的錄音被用于分析,錄音長度只有“幾秒鐘”,但不少用戶認為難免會有涉及位置、醫療資訊、家庭對話等敏感內容被泄露。目前蘋果已停止人工語音分析業務,但在被曝光前該公司並未在隱私政策中告知這一操作。

  無獨有偶,德國聯邦議院上月發布評估報告稱,美國亞馬遜公司的“亞歷克薩(Alexa)”語音係統對用戶有風險。當地媒體曝光該係統錄制用戶談話用于訓練提升相關産品。對此上周亞馬遜在其語音助手設置中增加了一個新選項,允許用戶選擇自己的錄音不被“人工分析”,但這一選項隱藏在隱私設置的子功能表中,不特意選擇往往留意不到。

  同在上月,谷歌公司也承認其雇傭的外包合同工會聽取用戶與其人工智慧語音助手的對話,用于讓語音服務支援更多語言、音調和方言。據比利時弗拉芒廣播電視臺報道,已有超1000個谷歌智能助手錄音內容被承包商泄露。

  人工智慧類産品開發非常依賴于數據,數據量越大越可訓練出精確模型。從技術開發角度看,收集更多語音數據的確能幫助不斷優化産品。但在未明確告知的前提下就抓取數據,這侵犯了用戶的知情權與隱私權。而此次“竊聽”風波,更涉及真人對用戶對話的聽取分析,令消費者産生心理陰影。

  專家認為,對各種應用程式(App)隱私條款的授權,消費者應謹慎對待。有些科技公司為收集更多數據訓練自家産品,會通過後臺偷偷啟動攝像頭、麥克風等方式竊取用戶數據,或將授權使用協議隱藏在冗長説明中。一些保護意識淡薄的用戶往往在安裝App時都沒仔細閱讀隱私授權條款就拉到最後點“同意”,直到相關新聞曝光後才驚覺數據隱私被利用。

  中國人工智慧語音技術公司思必馳首席運營官龍夢竹説,用戶如果不允許“默認開啟麥克風”,這種“竊聽”其實無法實現。對于那些壓根沒有語音功能卻要求授權麥克風使用的應用程式,消費者尤其需要提高警惕。

  “對用戶來説,需要重視App的授權和隱私説明,關閉不必要的授權,這不僅對人工智慧方向的App適用,對所有産品都適用,”龍夢竹説。

  廠商本身也應加強自律,需提前明確告知用戶數據可能被用作體驗改善計劃,而不應該設置為默認允許,因為“凡是沒有被用戶清晰確認過的默認行為,都涉及隱私安全”。

  語音助手泄露用戶隱私已引起一些監管部門重視。德國數據監管部門漢堡數據保護與資訊自由委員會近日要求谷歌語音助手停止對歐洲用戶語音數據的收集和人工分析,並敦促歐盟監管機構按照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採取妥善措施處理亞馬遜、蘋果等其他智能語音服務提供商的相關問題。

  相關問題並非國外獨有。龍夢竹説,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數據大國,也應及時出臺相關監管法律法規,才能推動行業正向、積極向前。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佳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音樂培訓班扮靚兒童暑期生活
音樂培訓班扮靚兒童暑期生活
河北讚皇:核桃産業助力脫貧增收
河北讚皇:核桃産業助力脫貧增收
夏到雅江
夏到雅江
陶瓷藝人毛光輝:丹青妙手繪匠心
陶瓷藝人毛光輝:丹青妙手繪匠心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211124843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