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靠補、靠要”的空殼村活了——黑龍江這些鄉村“卸包袱”謀振興
2019-07-20 09:32:4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哈爾濱7月20日電 題:“靠補、靠要”的空殼村活了——黑龍江這些鄉村“卸包袱”謀振興

  新華社記者強勇

  村級運轉靠補、基礎設施靠要,這樣的空殼村是鄉村振興的“必解題”。全國首批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試點、黑龍江省方正縣探索空殼村“卸包袱”工程,對矛盾多發區採取“清化收”措施,加快空殼村“輕裝”發展。

  清:一些“老大難”問題有人管了

  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先要理清“家底兒”。2017年6月推進“卸包袱”之前,方正縣67個行政村有穩定經營收入的不足一半,負債村超1/3,成了鄉村振興的攔路虎。

  “農村集體資金、資産、資源‘三資’管理不規范,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方正縣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總站站長王忠説,一些新老矛盾並存,有的村子存在不願管、不敢管現象,使守法守規的老實人吃虧。

  由于歷史原因,建國村不少土地資源、資産被低價發包或無償佔用。村民房治國10多年前與村裏簽了一份承包合同,150畝地50年費用僅1000元,村裏人意見很大,問題多年來一直沒解決。

  建國村會計趙成介紹,這塊地未經過公開競價發包,程式不合法。去年村幹部多次到府做房治國的工作,並考慮他這些年的投入,最後雙方商定承包價格為每年10000元。“幹部來了談道理,也談感情,俺對這個結果服氣。”房治國説。

  “卸包袱”的第一環節是“清”,即清理違約、無效合同。記者調查發現,在依法依規基礎上,方正縣充分發揮村幹部和黨員帶頭作用,做好政策宣講員、矛盾化解員。全縣認定違約、無效等合同1000余件,其中90%多的問題通過講政策、擺道理穩妥解決。

  王忠説,清查後的相關資源、資産重新發包,村集體增收380多萬元,平均每村增收5.6萬余元。

  化:被討債圍堵的村支書不躲了

  往年村級轉移支付到賬,天門村黨支部書記鮑世軍都要躲一陣子。“除了5萬元轉移支付,村裏沒啥收入,債主都集中到那時候來。”他説。

  天門村的情況並非個例。鄉欠村、村欠民、民欠村等債務交織,村幹部疲于應對,既影響發展,又損害村黨支部威信。還有一些鄉鎮政府和部門往來費用,經常算到村裏,有的徵地款等拖欠不給村裏,基層一度苦不堪言。

  方正縣化解債務主要有“三招”。一是把清欠列為全縣重點工作,從上而下推動,著重清理政府部門挂到村級的債務。二是按自願原則,以頂賬、抵賬等方式,對村欠民、民欠村債務進行轉化。三是對呆死賬上報核銷、對閒置資産拍賣或盤活,用所得收益還債。

  “上級挂到村裏的錢,有的長年累月,數目不小。”一些村幹部告訴記者,這筆錢他們“很難要回來”。現在清欠工作由上向下推,效果很明顯。

  紅星村安裝路燈向種糧大戶劉福財借了5000元,20多年一直還不上。推行“卸包袱”工程後,紅星村增加了收入,還把土地確權中對劉福財新增土地的收費與部分欠債抵賬,償還本金、利息1萬元,多年的矛盾得到解決。

  截至目前,方正縣化解債務3000多萬元,許多村集體賬面“由負轉正”。天門村通過清欠、盤活資産等舉措,一舉償還外債13萬多元,甩掉了空殼村帽子。

  收:鄉村振興的底氣更足了

  “卸包袱”過程中,方正縣圍繞農村最重要的土地資源發力,土地確權新增地源25萬畝、地源收費2000多萬元。並且試水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等改革,盤活資源資産。全縣負債村減至7個,95%以上的村實現有穩定經營收入,其中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46個。

  曾經負債23萬元的沙河子村新增地源3262畝,多舉措下從空殼村變為有積累村。在德善村,俊豐糧食産銷合作社用農民的土地承包證向銀行貸款100萬元,解決了長期存在的資金難題。

  一些村莊甩掉包袱後集中精力發展增收産業。鮑世軍介紹,天門村食用菌菌包廠去年收入逾10萬元。嘗到甜頭後,村裏根據自身條件繼續投入,選好4000平方米地塊,發展梅花鹿養殖業。

  村容村貌逐步改善。有的村坑洼多年的道路重新修繕,有的村路邊的垃圾開始有專人負責清理回收。去年雨季,大水衝垮紅星村的河堤,80多戶村民的莊稼被淹,村裏拿出3萬元很快修好了堤壩。“這麼快,在以前不敢想。”有被淹農戶説。

  紅星村黨支部書記董志鵬説,過去村裏沒錢沒積累,“難當家,難辦事,難説話”,村兩委經常“有計難施”,現在有錢給村民辦實事了,老百姓服氣,心更齊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陽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天宇上演月偏食
天宇上演月偏食
“孤島”救援記
“孤島”救援記
貧困群眾受益“愛心超市”
貧困群眾受益“愛心超市”
西藏扎西堅白寺展佛
西藏扎西堅白寺展佛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8691124777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