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高校對口幫扶 提升蘇區“造血”能力
2019-07-17 10:47:23 來源: 南方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高校對口幫扶 提升蘇區“造血”能力

  中山大學對口幫扶嘉應學院7月有余,八大方面碩果累累

  去年底,我省9所高校作為“組團式”幫扶團隊,分別對粵東粵西粵北地區9所高校進行對口幫扶,其中中山大學對口幫扶嘉應學院。圖為嘉應學院。 記者 何森垚 攝

  “中大幫扶團隊到我校實施精準對口幫扶,不僅帶來了先進的辦學思路,也帶來了凝心聚氣的工作作風和理念。提振了我們提高辦學品質的信心,讓我們有了靠山,有了發展的後勁!”嘉應學院黨委書記吳琦如是説。

  去年底,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加強高校間的交流合作,以著力解決我省高等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為題,進一步促進粵東粵西粵北地區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中山大學等9所高校作為“組團式”幫扶團隊,分別對嘉應學院等9所高校進行對口幫扶。

  對口幫扶不僅要注滿一桶水,更要點燃一把火。去年12月6日,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親自帶隊,迎送由6人組成的幫扶團隊赴嘉應學院挂職到崗。7個月過去了,幫扶團隊幫助嘉應學院完善頂層設計,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同時,在依法治校、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研提升、主動服務梅州經濟等方面幫扶均有諸多成效。

  記者 張柳青 通訊員 吳志堅 攝影:吳志堅(除署名外)

  初心幫扶 

  理念作風煥然一新

  十年立志成為高水準應用型大學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郭小東清晰地記得來到嘉應學院的那一天師生們的熱情歡迎。“我本身是梅州人,雖然今年已65歲了,但當時聽説對口幫扶嘉應學院的消息後,我主動報名,想要回家鄉做點事,同時也是突破自己,換個新的環境,做些新的事情。”

  去年12月6日,由黨委書記陳春聲帶隊,送中山大學幫扶團隊從廣州赴位于粵北梅州的嘉應學院,開始為期三年的精準幫扶工作。

  幫扶團隊由6人組成。中山大學政策法規處處長陳建存任幫扶工作隊隊長,挂任嘉應學院校長助理,分管發展規劃、人事人才、離退休等工作;嶺南學院郭小東教授,挂任嘉應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陳振興教授,挂任嘉應學院化學與環境學院副院長;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吳箐副教授,挂任嘉應學院地理科學與旅遊學院副院長;數據科學與電腦學院吳賀俊副教授,挂任嘉應學院電腦學院副院長;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章濤副教授,挂任嘉應學院科研處副處長。

  挂職工作一開始,團隊成員便迅速進入角色。2018年12月25日,幫扶團隊赴廣州(梅州)産業轉移工業園,洽談共建嘉應學院—廣州(梅州)産業轉移工業園“微軟創新學院和大數據研究應用協同創新發展中心”事宜,並達成了初步共識;2019年1月,組織申請廣東省覆銅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月14日,舉辦嘉應學院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培訓會;1月15日,赴廣州(梅州)産業轉移工業園考察學習,洽談嘉應學院化學與環境學院新材料研發平臺建設和産學研合作事宜……

  “客家地區崇文重教,自古文人儒將很多。客家人對高等教育是有深厚情懷的,但目前而言,高等教育處于低迷時期,士氣也比較低落。我們做幫扶,就是希望能把現代大學的發展理念和中大各方面的優質資源帶進來,把適合嘉應的辦學體制機制留下來,為學校長遠發展築牢基礎、提振信心。”幫扶隊隊長陳建存説,教育不僅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更在于使人行其所應行,幫扶工作就如同教育工作。

  懷揣著這樣的一片教育初心和理念,幫扶團隊一行制定了精準的幫扶計劃。根據嘉應學院的辦學特色和梅州經濟發展特點,幫扶團隊在編制規劃、依法治校、學科建設、制度建設、人才培養、教師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等方面對嘉應學院進行全面指導和幫助。

  首要解決的是學校發展目標的問題。陳建存帶領團隊迅速而高品質地制定了《嘉應學院中長期發展規劃目標(2019—2029年)》,目標是十年內將嘉應學院建設成為居于國內同類高校前列的高水準應用型大學。並制定發展路線圖——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五年一大變,八年上水準,十年再躍升。

  “規劃以申碩工作為核心,按照發展目標進行任務分解,以‘5+3+1’的重點學科與重點項目作為戰略布局,內容細致,可操作性強。”吳琦説,學校內部會議進行討論時,教職人員都十分認可,認為這份規劃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中山大學作為國家“雙一流”高校的先進辦學理念。

  “良好的機構、崗位設置及薪酬體係設計是一個學校發展進入良性迴圈的必要條件,是最為基本的制度安排。中山大學幫扶團隊立足長遠,在協助做好嘉應學院的目標規劃編制的同時,也著力于促進其依法治校、制度建設,及體制機制的改革,這將為嘉應學院未來的永續發展奠定最為堅實的基礎。”陳建存如是説。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帶來教育教學理念的同時,幫扶團隊也將雷厲風行、行之必果的工作作風帶到嘉應學院。

  嘉應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黨總支書記劉思林細心觀察了幫扶團隊進入後,學校教師工作態度的變化。“像挂職經管學院副院長的郭小東教授,時常是辦公室裏最早來最晚走的人。我們能感覺到明顯變化,以前學校裏的大小會議,很多老師會抱怨、發牢騷説工作不好做。而現在更多的是大家都積極行動起來,為學校的發展出謀劃策。”

  “這是非常可喜的變化。”吳琦説,幫扶團隊像一股清風輕輕吹散曾經環繞學校的烏雲。

  重點規劃 

  突出建設三個學科群 全面提升科研水準

  嘉應學院有106年的辦學歷史。雖然已是百年高校,但發展速度較為緩慢。影響嘉應學院發展的主要問題有哪些?經過充分調研後,幫扶團隊認為,除了未有清晰明確的發展規劃外,對科研的重視程度偏低也是關鍵性問題。

  “來了這裏半年多,我們覺得在科研方面,嘉應學院目前底子還比較薄弱,但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説明瞭可提升的空間很大。如何結合嘉應學院實際,推動科研進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負責幫扶科研工作,挂職嘉應學院科研處副處長的章濤説,此前,嘉應學院教學和人才培養、科研發展在全省處于相對滯後的位置。

  幫扶團隊進入嘉應學院後的第二個月,便組織召開了嘉應學院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培訓會,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院長薛德升教授、副院長鄧儒儒教授和林琳教授面向嘉應學院全校骨幹教師做基金申請培訓。今年5月,又再次組織全校骨幹教師召開2019嘉應學院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動員會暨基金申請培訓會。

  “主要是觀念問題,嘉應學院的老師們還沒有很強的科研意識,所以我們來到這邊首先要做好科研的宣傳工作,提高骨幹教師的申請積極性,動員培訓會是第一步。採取一對一的方式,請有經驗的教授專家做申報書品質提升是第二步。”章濤説。

  此外,今年以來,數據科學與電腦學院副教授卓漢逵、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副院長才國偉等專家教授來到嘉應學院,分別就學科發展、科研平臺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座談交流。同時,嘉應學院也派了教職員工到中山大學進行交流學習。

  嘉應學院黨委辦公室副主任李益昌畢業後一直扎根嘉應學院,他也認為,嘉應學院要提升水準,必須在科研上下更大的功夫。“通過兩次培訓,學校科研氛圍提升了許多,原來積極性不高的老師,也都開始咨詢相關內容。”李益昌介紹,為了激勵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嘉應學院配套出臺了科研獎勵辦法,不斷提高獎勵金額。

  非粵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在粵東西北高校振興計劃中,嘉應學院將重點建設化學工程與技術、農業資源與環境、體育學三個學科。根據嘉應學院學科建設特點及梅州地方發展特色,在新制定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確立了三個學科群,即服務于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産業帶的學科群建設,服務于“梅興華豐”産業集聚帶的學科群建設及服務于梅州市特色農業與鄉村振興研究的學科群建設。

  “我們將嘉應學院的優勢學科進行梳理和提煉,提出了‘圍繞三個學科群的建設五個發展極’的理念,來強化嘉應學院的學科建設和科研成果轉化水準,推進學科建設的進步。”陳建存説。

  學科和科研建設需要人才。作為三四線城市,梅州極難引進高層次人才。人才引進與培育也是幫扶的重點工作之一。

  “他們過來後,對我們的人才引進觀念産生巨大的震動,我們對人才引進和培養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在幫扶團隊大力推動下,嘉應學院也首次制定了對在職人才的激勵和保障政策,讓在職的教師感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嘉應學院人力資源處處長林勤青説。外引與內培並重,嘉應學院的人才引進與培育工作在逐步轉向更加良性發展的軌道。

  服務地方 

  搭建科研轉化平臺 講好“1元樓”故事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地方性高校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此前,嘉應學院在主動服務地方建設這方面做得不夠好。”吳琦説,嘉應學院的發展過程中,對梅州經濟的拉動作用較低,與地方合作的機會較少。“中大來了以後,通過搭建平臺,不斷加深嘉應學院與本地政府、企業的合作與交流。”

  郭小東挂職經管學院副院長後注意到嘉應學院在服務地方經濟上缺位,于是組織召開了內部研討會,對梅州經濟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建議在會上進行研討,並形成相關報告呈交梅州市委、市政府。“此前經管學院從未開過類似的研討會,當時我們召集了學院所有的老師參會,氣氛比較活躍,老師們暢所欲言,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收集到許多可行的建議。呈交市委、市政府後,他們也建議説類似的研討會要繼續舉辦下去。”郭小東説。

  而在平臺的構建上,中山大學充分發揮科研力量,以結合地方産業需求的科研平臺建設為抓手與切入點,帶動嘉應學院相應團隊建設等工作。

  去年12月25日,幫扶團隊赴廣州(梅州)産業轉移工業園,洽談共建嘉應學院—廣州(梅州)産業轉移工業園“設立嘉應學院·廣梅園大數據研究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事宜,並達成初步共識。廣梅園以1元錢的價格撥劃一棟樓給嘉應學院,作為研發基地。

  “1元樓的故事在學校內廣為流傳。這件事足以説明當地政府對學校的支援,以及對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熱切盼望。”嘉應學院電腦學院院長鐘治初説,目前國內資訊産業發展較好,且是綠色無污染的産業,適合梅州經濟發展特點。“信息化産業對于梅州來説,是重大機遇。”

  幫扶團隊接下來將推動中山大學的國家超算廣州中心與嘉應學院和廣梅園合作設立超算梅州分中心,為梅州電腦、互聯網等産業的升級與發展,相關科學研究提供世界一流的強大計算平臺保障。

  今年1月15日,幫扶團隊再次來到廣州(梅州)産業轉移工業園考察學習,洽談中山大學·嘉應學院微納電子材料聯合研究中心合作事宜。

  “梅州市印制電路板行業已逐步形成銅冶煉—銅箔—覆銅板—電路板等上下遊銜接的比較完整的産業鏈,但受限于薄弱的研發能力,相關企業産品大多技術含量低,附加值小。”挂職嘉應學院化學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陳振興介紹,該研究中心將以市場為導向,瞄準國際前沿,重點攻關覆銅板、3D列印電子和長余輝發光材料,為梅州電子資訊産業向高技術、高附加值轉型升級,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目前,該研究中心已經整合嘉應學院師資力量組成了若幹研究團隊開展相關研究。其中,與梅州大埔富大陶瓷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已合作開展合同金額200萬元的陶瓷發光材料、不銹鋼保溫杯陶瓷涂層研究項目。

  此外,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與區域實際,針對華南地區獨特的地理條件和生態環境問題,中山大學擬與嘉應學院聯合共建區域地理環境模擬與智能決策研究院,及足球産業學院、柚類工程研究中心等平臺建設也在逐步推進中。

  梅州是省內唯一全域屬原中央蘇區縣的地級市。為了更好地服務蘇區,幫助蘇區高品質發展,中山大學還計劃整合嘉應學院中央蘇區研究、客家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等資源,建設“嘉應學院幹部培訓中心”。將該中心建設成傳承創新客家文化、梅州中央蘇區文化,服務國家戰略,面向全國,特別面向港臺、東南亞各國客家鄉親的研究、學習(幹部)培訓基地。

  “未來的工作,將通過大科研平臺的建設進一步發揮中大的人才優勢,大力推進柔性引進,讓更多的中大人為嘉應學院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出謀劃策、添磚加瓦。”陳建存説。

  ■記者觀察

  把握高校對口幫扶機遇 助力梅州縱深發展

  去年11月底,在2018年廣東省高校科技創新暨高等教育“衝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工作推進會上,正式確立了廣東9所高水準大學建設高校“一對一”結對幫扶9所粵東粵西粵北高校,結成高校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中山大學對口幫扶嘉應學院。

  12月初,幫扶團隊正式入駐嘉應學院。在7個多月的幫扶過程中,為嘉應學院制定了中長期發展規劃,定下了嘉應學院的發展基調,並在科研轉化、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平臺建設等方面給予了建設意見及具體的推進措施。同時,也在對工作的認真態度及科研的專注精神上影響了嘉應學院的教師們。

  正如嘉應學院黨委書記吳琦所説,中山大學帶來的不僅是先進的辦學理念,也是言必行,行必果的工作作風。半年內,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兩次率相關職能部門及院係領導親臨嘉應指導,給嘉應學院提供幫扶的不僅僅是前方的6人團隊,背後更是整個中山大學各方面的優質資源。

  無保留,傾囊授。

  高校之間的對口幫扶是擴大我省高等教育規模的重要舉措,對解決我省高等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提高我省高等教育發展水準具有重要意義,更是破解區域協調發展難題,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的迫切需要。

  從中山大學對口幫扶嘉應學院的例子來看,除了幫助嘉應學院不斷提升辦學水準,還協助嘉應學院建立科研轉化平臺。設立嘉應學院·廣梅園大數據研究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中山大學·嘉應學院微納電子材料聯合研究中心、中山大學·嘉應學院區域地理環境模擬與智能決策研究院等,將先進的科研技術引進梅州,幫助梅州更好地發展綠色産業,為梅州實現高品質發展打下基礎。

  如大數據研究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的建設,將為梅州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資訊支撐。微納電子材料聯合研究中心的建設,將給梅州電子資訊産業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轉型升級,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如何把握好高校對口幫扶的機遇,用好高校資源,是梅州接下來需要思考的問題。

  除了嘉應學院需要更積極主動對接中山大學的資源外,梅州市委、市政府也可借此機會,加強與國內一流高校的交流合作,鼓勵本土企業與高校進行對接合作,協商引入高新技術,協同培育高層次人才。

+1
【糾錯】 責任編輯: 成嵐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孤島”救援記
“孤島”救援記
貧困群眾受益“愛心超市”
貧困群眾受益“愛心超市”
西藏扎西堅白寺展佛
西藏扎西堅白寺展佛
巴倫西亞:悠閒夏日
巴倫西亞:悠閒夏日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51112476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