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青海湖畔:守護湟魚洄遊
2019-07-11 08:57:1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7月6日,在青海省剛察縣沙柳河裏,一條湟魚在洄遊。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攝

  新華社西寧7月11日電 題:青海湖畔:守護湟魚洄遊

  新華社記者江時強、田文傑

  眼下的青海湖畔,正值湟魚洄遊的季節。無數“小精靈”,沿著入湖的40多條大小河流,逆流而上。

  34歲的郭鳴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森林公安局民警。2016年他和5名同事來到共和縣江西溝站點扎營,負責巡查沿青海湖180公里的岸線、2230平方公里的青海湖水域面積,以及布哈河、向貢河、黑馬河等10余條湟魚洄遊的河流。

  青海湖的湟魚是我國獨有物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最多時達32萬噸,上世紀60年代三年困難時期,人們開始大量捕撈,致使資源量驟減至2600噸。

  “青海湖是微鹹水湖,每年5月至8月,湟魚都要以生命為代價,向入湖的淡水河上游拼命洄遊,刺激性腺發育成熟,孕育繁衍後代。”郭鳴説,“湟魚洄遊九死一生,常有魚兒擱淺在岸邊死掉,我們得經常沿著河邊走走,看有擱淺的馬上救起來。”談起湟魚,郭鳴一臉興奮。

  “保護湟魚就是保護青海湖。現在沿湖捕撈湟魚的情況很少發生了,漁政、公安、工商等部門長期聯動,沿湖群眾也自覺保護,封湖育魚已經20多年了。”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漁政局泉吉檢查站站長洛藏顯得很自信,他們24小時沿湖巡查,5人輪班,現在很少接到沿湖農牧民的報警。

  “縣上一年四季通過各種媒介宣傳,洄遊季節安排電視、網絡直播,去年直播網上點擊率2000多萬次。保護湟魚已經家喻戶曉。”剛察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祁梅説。

  7月,剛察縣泉吉河畔,“半河清水半河魚”的壯觀場面吸引了眾多遊客。人們三五成群擁在河邊,欣賞魚兒“掙扎”飛躍過層層臺階,向上游奮力洄遊。

  剛察縣森林公安局吉爾孟派出所民警劉巍告訴記者:“遊客來自全國各地,最多時每天上千人。”為避免人類活動對湟魚洄遊增添阻礙,剛察縣政府早在幾年前就將沙柳河2米多高的攔河壩換成了18級臺階,每級臺階高15釐米,其中還修了凹槽。2016年,又投資850萬元在泉吉河修建了20多級臺階組成的洄遊通道。

  “變化的不僅是硬體,現在大家對湟魚保護的觀念越來越強烈。”劉巍説,“以前遊客來了感到很新鮮,總下河去抓,現在都是岸上觀賞,亂扔垃圾的也不見了,影響湟魚洄遊的因素明顯少了。”

  變化還悄然發生在青海湖岸邊靠捕撈湟魚為生的十余個村莊。

  朱寶鵬是剛察縣泉吉鄉新泉村的村民。該村海拔3300米,冰雹災害多,以前種青稞、油菜等,常常十年九不收,全村老小靠打魚為生,隨著青海湖封湖育魚,1996年起全村徹底轉産。

  “也痛苦過。”朱寶鵬笑了笑,“但陣痛後,村裏發展起牛羊養殖,不少人做起了拉麵生意,2017年我們村全體脫貧了,去年我們每人平均收入9000多元呢。”

  當被問及現在還有沒有人打魚時,朱寶鵬馬上嚴肅起來,“現在別説打魚了,我們村很多人都自覺保護湟魚。打魚早已成為歷史了。”

7月6日,在青海省剛察縣沙柳河裏,湟魚在洄遊。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攝

7月6日,在青海省剛察縣沙柳河裏,一只湟魚向上洄遊。新華社記者 吳剛攝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陽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老隧道的新使命
老隧道的新使命
烏克蘭:葵花盛放
烏克蘭:葵花盛放
“銀色月光下:百年月球影像”將在華盛頓展出
“銀色月光下:百年月球影像”將在華盛頓展出
中德“聯合救援—2019”衛勤實兵聯演開始全要素全流程連貫演習
中德“聯合救援—2019”衛勤實兵聯演開始全要素全流程連貫演習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869112473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