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社“科學”號6月6日電(記者張旭東)中國科考船“科學”號正在對馬利亞納海溝南側係列海山進行調查,船上搭載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6日完成了本航次第10次下潛作業,10次下潛共採集到海洋生物樣品200多種。
“科學”號正在執行的是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態係統科學調查”航次任務。航次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徐奎棟介紹,本航次“發現”號的作業效率非常高,目前已下潛10次,獲得了非常豐富的樣品,包括50多塊岩石樣品及200多種海洋生物樣品,如珊瑚、海綿、海百合、非常罕見的海蛞蝓(俗稱海兔)、身體透明的海鞘和半透明的深海扇貝等。
“獲得的樣品對研究海山的生物多樣性和連通性,以及對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都具有重要意義。”徐奎棟説。
另外,本航次的調查海域在熱帶西太平洋,是典型的寡營養海域,海底生物應該非常稀少。但在海山迎流面的一些巨大岩石上,科考隊員通過“發現”號回傳的高清視頻看到了色彩斑斕的珊瑚林,柱星螅等在其中集聚生長,海百合、蛇尾、鎧甲蝦等附著其上,魚類遊弋其中,形成壯美的“海底花園”。
“科學”號于5月18日從青島起航執行本航次任務,計劃6月23日返回廈門。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