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6月6日電(記者韓宇 楊思琪)小草看似柔弱,卻無畏風雨頑強不屈;一群孩子用自己的舞蹈《勁草》,張揚着和小草一樣的品格……5日晚,一場由68名聽障學生帶來的舞蹈匯演在黑龍江省綏化學院拉開帷幕,令台下觀眾為之震撼。
“這場演出,我們等了整整三年。”2015年起,綏化學院迎來首批聽障本科生,隨後成立了聽障大學生藝術團。綏化學院下屬音樂學院的舞蹈教師李清潔、王海受邀成為藝術團指導教師。
舞&上,燈光閃爍、音樂潮涌,孩子們伸展、旋轉、跳躍,展現“最美”;舞台下,兩位指導老師傾情投入,指揮動作。為讓孩子們看清楚,他們把每個動作做到極致、甚至誇張。“一個人漏掉一拍,整個‘畫面’就會亂掉。”李清潔説。
舞&上的四個角落,分別站着一位白衣少女,做著和指導老師一樣的動作——她們是舞蹈指揮,也是學校大學生助殘志願者。每次排練,兩位指導老師先把動作教給舞蹈指揮,再在她們的協助下,一起教給孩子。
王海介紹,一支舞蹈要經過半年準備,平均一天要練習兩個小時。很多孩子性格內向,沒有舞蹈基礎,再加上溝通不便,他們學起來會比普通孩子慢很多,每個動作都要反復教。無聲的世界裏,只能通過拍手的動作、燈光的明暗、鼓面的震動,讓他們感受節奏、感受音樂。
23歲的何欣從小失聰。作為舞蹈《勁草》中被托舉的“C位”,她回憶“説”,剛開始訓練時,摔下來過好多次,胳膊上、腿上總有淤青,“真的很累”。
回憶起最難的時候,李清潔也“險些放棄”。那時,孩子們雖然能記住動作,但是動作做不到位。“第一天講過之後,第二天又回到起點,第三天同樣,這樣重復了十多天,排練進入了瓶頸期。”
這些孩子似乎會“讀心”。“我原來不會跳舞,是您教會了我”“老師跳舞的樣子特別好看”……一連串簡單質樸的微信消息隨之而來,讓李清潔發現,這些孩子漸漸願意打開心扉,也更願意“説話”了。她燃起激情,每晚六點半,繼續“赴約”。
一起流汗,一起流淚,一起歡笑,一起成長,藝術團漸漸成了這些孩子的寄託。何欣“説”:“從最初覺得新奇、好玩,到慢慢投入其中,現在真正愛上了舞蹈。”值得一提的是,整個藝術團沒有一個學生中途退出,他們多次登上哈爾濱之夏音樂會,還在全省殘疾人藝術匯演中斬獲一等獎。
演出結束後,王海長舒一口氣:“為做到‘我也可以’,這些孩子付出了更多努力,他們的不一般更在於團結和堅持。希望通過這場演出,讓大家對他們的情感不再是憐惜,而是敬佩。”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