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5月20日電(記者馮雷 丁非白)不久前,在瀋陽中街大悅城附近的獻血屋,剛剛返校的遼寧何氏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的大四學生于寶勝一次性獻出400毫升血。“是愛的力量推使我去盡自己的一份力。”于寶勝説。
4月17日13時50分左右,瀋陽市郊東部的棋盤山附近突發山火。三個小時後,位于火場不遠處的遼寧何氏醫學院的6000多名師生開始向瀋陽市內轉移。得知消息,瀋陽百余輛愛心計程車、私家車、公交車從各處向學校聚集,開啟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接力”。
“發生火災時,我非常害怕,是來自各地的救援車隊和社會各界的愛心幫助給了我們溫暖和希望。”于寶勝告訴記者,當同學們聽到司機師傅那句“孩子們,聽我説”時,許多人一下子就紅了眼眶。
“走向獻血屋的時候,我只有一個想法,我剛剛得到這麼多幫助,收到那麼多關愛,我也應該主動去幫助別人。”于寶勝説。
該學校教師鮑曉蕾告訴記者,在這次事件之後,許多學生都積極地為社會做貢獻,讓愛持續傳遞。
在北部戰區空軍醫院,記者採訪到了剛捐獻完造血幹細胞不久的該學校另一名大四學生陳雨佳,這個陽光開朗的女孩子是瀋陽市第39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5月13日上午8點整,陳雨佳懷著既緊張又激動的心情走進採集室,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造血幹細胞,整個過程持續了4個多小時。
“我的人生因此而改變,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的生命因我而延續……今天,非常開心。”在當天的日記裏,陳雨佳這樣寫道。
“奉獻愛心,回饋社會,將愛與奉獻牢記于心並付諸行動。這些學生的事跡將為大家起到表率作用,在學校他們是優秀的醫學生,走向社會他們也將會是出色的醫生。”遼寧何氏醫學院精準醫學學部臨床學院副院長王敏説。
“以前我總以為暖心的事都發生在網上、電視裏,那場大火之後,我發現愛是時時刻刻包圍在我們身邊的。以後無論遇到大事小事,我都願意盡自己的一份力,將愛進行下去,讓更多的人獲得溫暖。”陳雨佳説。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