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汽車人”造車記
2019-05-02 15:30:4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長春5月2日電 題:“汽車人”造車記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姚湜

  “時代進步了,生産方式改變了,但‘汽車人’精益求精的要求從新中國第一輛汽車開始,傳承至今,從未改變。”

  在長春,很多新中國第一代“汽車人”造車的時候,甚至都沒有見過汽車;今天,新一代“汽車人”技藝精進,不斷縮小與世界最高水準的差距。

  “這個轎車,哪邊是車頭,哪邊是車尾?”

  “時任一汽副廠長孟少農給我們看他畫的轎車外形,我們就問,哪一邊是頭,哪一邊是尾啊?”劉經傳老人説到這裏,哈哈地笑了起來。

  劉經傳是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原總設計師,曾經參與制造第一輛“解放”、第一輛“東風”和第一輛“紅旗”轎車。如今已年近90的他,依然思維敏捷。

  1957年,全國汽車領域的人才都集中在長春,一汽的“解放”牌卡車正在做生産調試。這個時候,一汽接到了新指令:造轎車。

  “這讓我們很發愁,技術人員不夠,樣車也沒有,工作車間都不知道去哪兒找。”劉經傳説。

  全力挖潛,一汽把很多參加工作不到半年但又熟悉加工工藝的大學生調到設計處參與轎車設計,樣車也從北京調配了幾輛。按照“倣造為主、自主設計”的起步方針,中國人開始造轎車。

  劉經傳説,經過考量,一汽設計處決定用賓士190的發動機搭配法國一款車型的車身骨架,外形自主設計。這段時間,一汽工程大樓始終燈火通明,設計人員全力以赴,拆散零件後進行測繪。

  為了趕工期,劉經傳帶領底盤科吃住都在車間。做出一個零件來,檢查合格之後就貼上標簽放在一邊。零件做完後再進行組裝,裝完總成送到設計處,總裝配就在設計處試制車間裏進行。

  1958年5月12日清早,第一輛“東風”轎車組裝完畢,劉經傳成了這輛車的第一個乘客。“東風”從試制車間開出來,繞一汽中央大道轉了一圈,出了南門。當時正好是上班時間,路兩邊都站滿了人,大家情緒高昂,夾道歡迎。

  “那時候跟我們配合的技術工人太厲害了,沒有他們,絕對不可能造出汽車。”回憶“東風”的誕生,劉經傳這樣説。

  “瞧那個中國鉗工,真棒!”

  提到汽車,人們會想到流線型的車身,精致的車標,復雜的發動機外殼……而這些所有關鍵零部件的生産,都離不開模具。

  一汽剛建廠的時候,像火花塞這種需要精密模具的零部件,當時國內最高級的模具企業也無法生産。從模倣學習到自主研發設計,隨著時代發展,中國汽車制造水準大幅提高,“汽車人”造模具的能力也越來越強。

  2000年,在瀋陽舉行的一場國際技能大賽上,考察鉗工組的模具組合件涉及上百個尺寸的測量,有八十多個配合面。來自全球多個國家的121名工人同場競技,考試時間是七個半小時。

  距離比賽結束還有十分鐘,一汽鑄造公司模具鉗工李凱軍的模具基本成型。“我前面的俄羅斯工人回頭看了看我的模具,衝我豎起了大拇指。”李凱軍説,比賽結束之後才知道,只有四個人完成了模具。李凱軍獲得了亞軍。

  2003年,李凱軍接到了一項“高難度”任務——制造當時國內最大、最復雜的壓鑄模具。這套模具是一個重型車的變速箱中殼,總重量33.5噸,共有斜抽、直抽、齒條抽總計8個抽芯組成。不僅任務緊急,還要求品質對標國外同類産品。

  李凱軍帶領5個徒弟加班加點,反覆琢磨研討,採用重心偏移吊裝法等十多種改進手段。沒有起吊設備,就由兩個人扛著滑塊進行模具研配;裝配場地不夠大,就借用聯鑄的廠房進行後期裝配,裝配現場的溫度達到39攝氏度。最終,模具制造任務圓滿完成,並在上海模具展覽會上一鳴驚人,吸引了大批訂單。

  從解放卡車發動機側蓋板,到奧迪A4點火線圈支架,甚至是紅旗車旗標,這些精度要求高、加工難度大的關鍵零部件,在生産中都離不開李凱軍制造的模具。近年來,已經是高級技師的李凱軍完成國內外各種復雜模具二百余套,總産值達8000多萬元,改進創新百余項。

  “無論設備多麼智能,人才是創新的主體”

  2009年,中國汽車産銷量躍居世界第一。智能化、信息化、自動化浪潮洶涌襲來,越來越多的機器替代了人。

  記者在今年2月投産的一汽紅旗工廠新H總裝車間看到,自動巡航小車沿著車間地面鋪設的“軌道”,一邊哼著輕快的音樂,一邊運送物料零件;它們遇到障礙物會自動停住,在“十字路口”還會避讓轉彎車輛。

  這一總裝車間裏有200多個自動巡航小車,改變了以往物流人員拉車、開車運輸零件的歷史,大大提升了生産效率。今年一季度,紅旗品牌累計生産整車12332輛,同比增長1557.5%。

  新技術也會帶來新難題。

  2018年,一汽-大眾生産的全新一代寶來轎車。由于企業新採購的模具應用了新式氣動結構,在加工寶來車身左右側圍過程中,模具填充結構經常“卡死”,最嚴重的一次生産線被迫停産80分鐘。

  “絕不能讓這個卡脖子問題再次發生!”一汽-大眾公司衝壓中心勞模牟少志帶領他的創新團隊對新式氣動結構進行深入研究,大膽更改填充斜楔導板的結構,巧妙增加氣缸節流閥來代替阻尼器。模具卡頓現象徹底消除,不僅穩定了生産,還為企業節省了不少成本。

  “設備是不會創新的,只有人才是創新主體,尤其一線工人是不可小視的創新力量。”一汽紅旗工廠技術處外網維修工齊嵩宇説。2011年,齊嵩宇憑借“電阻點焊工藝品質自動監控技術”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時代進步了,生産方式改變了,但‘汽車人’精益求精的要求從新中國第一輛汽車開始,傳承至今,從未改變。”齊嵩宇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黃浩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貴州荔波:秀美風光迎客來
貴州荔波:秀美風光迎客來
夜深了,他們還沒睡
夜深了,他們還沒睡
赤水瀑布美
赤水瀑布美
勞動者之美
勞動者之美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2115112444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