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把奮鬥的汗水揮灑在伶仃洋上——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勞動者群像
2019-04-29 21:13:0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廣州4月29日電 題:把奮鬥的汗水揮灑在伶仃洋上——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勞動者群像

  新華社記者 田建川

  伶仃洋上,深中通道的施工現場正“熱”火朝天。

  45歲的冉華清正在非通航孔橋的一個墩位焊接鐵板,火花四濺。黝黑的臉,粗糙的大手,汗水從他的額頭不斷滲出,後背上像潑了盆水。

  一年前,從重慶豐都縣的老家來到深中通道的工地後,他吃飯越來越清淡。“辣的吃不了了,心裏冒火。”老冉説,海上施工沒有遮擋,頭上頂著大太陽,眼前冒著火星,心裏頭就是一個字——“熱”。

  盡管辛苦,老冉卻自豪得很,正上大學的兒子也知道老爸幹的是個大工程。

  建設中的深中通道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後的又一超級工程,它全長24公里,集“隧、島、橋、水下互通”四位一體,連接深圳市和中山市,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

  “我就想著把活兒幹漂亮,不留一點瑕疵。還要多掙錢養家,苦點累點都不怕,海風一吹啥辛苦都沒了。”老冉話説得實在,笑得憨厚。

  在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東索塔平臺,伸縮臂抓鬥機水下深挖、淤泥清運和平臺鋼板焊接等多工種正同時作業,負責現場帶班的鄒浪在工地上來回穿梭,用對講機進行著指揮和協調。

  “在現場要組織好施工秩序,同時要嚴格落實安全生産措施。”鄒浪説,海上施工環境惡劣,風雨、暴曬都在所難免,但工人們都心裏裝著“安全”二字:人身要安全,工程要安全。

  去年冬天,東索塔平臺進行灌注樁基混凝土施工時,遭遇暴雨。其中,最深的一根樁基要打到水下90米深,並把600多立方米的混凝土在10個小時內不間斷灌注完畢。

  “必須不間斷施工作業,保證一次成型。否則,就會形成斷樁。”鄒浪説,工人們在狂風暴雨中沒有一點退縮,大家心裏想的都是一件事:保證施工品質。

  在施工現場搭設的休息區,抽屜裏擺放著藿香正氣口服液、龍虎人丹等。鄒浪説,海上濕氣重,夏天無風時非常悶熱,這是為了防止工人中暑準備的應急藥品。

  1986年出生的鄒浪來自四川鄰水縣,有兩個可愛的女兒,大的五歲,小的三歲。從去年5月進入深中通道施工後,僅回家兩次,這讓他總覺得虧欠家人。

  “想跟老婆説,她辛苦了。”鄒浪民説完,抿起嘴唇。

  跟鄒浪不同,周惟唯沒那麼多牽挂,他現在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2016年從同濟大學橋梁工程係畢業後,周惟唯進入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現在是深中通道東錨碇標段的業主代表。

  跟所有工人一樣,周惟唯的特點也是“黑”。取下手表,手腕上白白的一圈痕。周惟唯開玩笑説,手表是他胳膊上的一道“護身符”。

  每天跑工地,讓周惟唯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了更深的認識。“我曾經以為,在大學學到的知識可以讓我所向披靡,但到了工地,我發現需要學習的還多得很。”周惟唯説,只有理論結合實踐,才能真正融會貫通,成為名副其實的“工程師”。

  在周惟唯看來,不僅僅是自己把青春奉獻給了偉大工程,偉大工程更反過來塑造了自己的品格和能力,“我無怨無悔,毫無遺憾。我為自己能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的一顆螺絲釘,深感自豪。”

  目前,深中通道施工順利,工程正有序推進。西人工島正進行暗埋段施工,伶仃洋大橋東主塔及東錨碇的施工也在有條不紊進行中,來自各個工種的近900名勞動者每天奮鬥在施工的一線。

  把無悔的青春奉獻給超級工程,把奮鬥的汗水揮灑在伶仃洋上,這是深中通道每一位勞動者的榮光。

+1
【糾錯】 責任編輯: 章廉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花車巡遊精彩紛呈
花車巡遊精彩紛呈
昆明:小小飼養員
昆明:小小飼養員
一周看天下
一周看天下
貴州丹寨:嶺上開遍映山紅
貴州丹寨:嶺上開遍映山紅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443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