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內蒙古一個村莊的鄉村振興故事:小野果長成“致富果”
2019-04-15 16:40:4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呼和浩特4月15日電(記者安路蒙、張麗娜)沿著內蒙古自治區林西縣的省道往南走,看到一座巨大的沙果造型雕塑矗立在村頭,便到了七合堂村。走進村裏,入眼皆風景,蜿蜒曲折的山間公路連起田間風光,一戶戶紅瓦白墻的新式民居散布于山林間,近萬畝果林正醞釀發芽開花。

  林西縣七合堂村,兩山夾一溝,山多地少,靠天吃飯,曾是個出了名的窮山溝。近些年,當地開展大規模生態造林,發展林果産業,並創立起品牌,開發鄉村生態旅遊,昔日不起眼的“小野果”正成為帶動鄉村脫貧致富的“大産業”。

  20世紀90年代,七合堂村掀起“養羊熱”,全村200多戶養著3000多只羊,超載放牧嚴重,山坡被啃得光禿禿,造成嚴重水土流失。春天刮沙塵,夏天發山洪,隨著生態環境惡化,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窮。“當時全村每人平均年收入不到300元,窮得看不到希望,不少村民都舉家搬走了。”62歲的村民馬萬回憶説。

  面對嚴峻的現實,七合堂村痛定思痛,決定封山禁牧、植樹造林,走先“綠起來”,再“活起來”,後“富起來”的綠色生態道路。當時的村兩委班子帶頭賣掉羊只,帶領村民上山種樹,並率先推行林地有償承包責任制,加上2003年後實行的國家退耕還林政策補貼,村民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20多年來,全村林地面積擴大到2萬余畝,植被覆蓋率達到81.6%,榮獲全國生態文化村稱號。

  陽坡滿山杏,陰坡盡是松,山下野果遍地紅……村裏的生態徹底好轉,林果産業也發展得紅紅火火。村支書周瑞春介紹,全村林果種植面積達7300畝,主要有扁杏、蘋果梨、沙果等10多個品種,村裏還創出了“內蒙野果”品牌,産品遠銷全國各地和東南亞。

  近些年,村裏還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將全村9成以上農戶吸納進來,實現統一收購銷售。同時,村裏積極延長産業鏈條,發展果汁果脯深加工産業,打造鄉村生態旅遊,實現村民增産增收,2018年全村每人平均收入達15000元以上。

  林西縣委書記田向存表示,當地以産業發展為突破口,結合生態文明建設,重點培育了林果、甜菜、中藥材等優勢産業,帶動鄉村脫貧致富。以七合堂為代表的一個個鄉村先後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穩步行進在鄉村振興路上。

  山鄉春遲,眼下七合堂村的村民們正急迫地盼著春風的到來。半個月後,數千畝果林將迎來又一年的花期,吸引各地遊客前來觀光旅遊。今年村裏打算引進新的果樹品種,馬萬望著房前屋後的果林説:“今年收成估計不錯,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特色農業 別樣春管
特色農業 別樣春管
航空工業試飛中心功勳園對外開放
航空工業試飛中心功勳園對外開放
春滿肇興侗寨
春滿肇興侗寨
大山深處 鬱金香開
大山深處 鬱金香開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4369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