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每座博物館都需要一位“單館長”
2019-04-10 09:27:54 來源: 廣州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這兩天,一位老人退休的新聞刷屏:執掌故宮博物院7年的院長單霽翔退休。7年前,他從國家文物局來到故宮博物院。如今,單霽翔退休了,故宮博物院則已從往日的嚴肅高冷,成為親切萌趣的所在。這背後的轉變,離不開自稱“看門人”的單霽翔。

  什麼叫“自帶流量”,單霽翔這個名字就是流量之王,每當這個名字閃現,總有新話題被引爆,總會引起無數“老鐵”圍觀。一個有想法、有衝勁,想幹事、幹成事的人,永遠受人敬重,單霽翔就是這樣一個人。

  7年時間,他為故宮做了什麼?2015年,舉辦“石渠寶笈特展”,“故宮跑”因此成為當年熱詞;2016年,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走紅,豆瓣評分高達9.3分;2017年,文創産品銷售達到15億元人民幣;2018年,推出《清明上河圖3.0》高科技藝術互動展演;2019年,成功舉辦“上元燈會”,這是故宮第一次大規模夜間開放……故宮走出的每一步,都出人意料,又讓人歡喜。讓將近600歲的故宮貼上“萌”字,這是一個多大的跨越。

  故宮的變化,絕不止于此:故宮的開放面積從2012年的30%擴大到現在的80%;買票從旺季花一兩個小時排長隊,到現在全網預約購票;採用冷光源照明燈“點亮”紫禁城;石渠寶笈、紫禁城過大年等精彩展覽不斷……這些變化與他標新立異而又富有遠見的文物觀、文化觀密不可分。7年間,他最愛説的兩個詞,一個是開放,一個是尊嚴。開放只是一個過程,更多體現在物的層面,只要有足夠的文物、場館與投入,擴大開放就不是一件難事。尊嚴則進入更高境界,落在人的層面。

  文物有尊嚴,破損得不到有效的保護或修復,狀況不斷變壞;長年得不到展出,蓬頭垢面躺在庫房裏“煎熬”;鑒定不準確、展出不合理,或讓贗品魚目混珠……都有傷文物尊嚴。遊客有尊嚴,在一個設施不夠人性化、服務品質差的環境中參觀文物,難有尊嚴可言。有的博物館,規模宏大,展廳連著展廳,藏品也很豐富,可四周連一張可供遊客憩息的凳子都沒有(或很少),“見物不見人”,這樣的博物館未免對遊客尊嚴考慮欠周。遊客進博物館是一種文化需求、精神需求,保障遊客尊嚴、讓遊客獲得良好體驗,應是博物館的服務底線。

  一個人帶活一座博物館,一座博物館帶旺一個國家文博事業,單霽翔功不可沒。不是每一座博物館或文化機構都有幸遇到這樣一位館長,但每一座博物館或文化機構,都應當強化用戶意識,樹立服務意識,站在文化高度思考問題,站在遊客角度改進服務。倘若如此,“雖不中,亦不遠矣”。(練洪洋)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倩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廣西柳州:繁花綠葉春正濃
廣西柳州:繁花綠葉春正濃
長城春雪美如畫
長城春雪美如畫
氣溫“跳水” 風雨來襲
氣溫“跳水” 風雨來襲
貴陽:“天空之鏡”引客來
貴陽:“天空之鏡”引客來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19112434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