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從縫紉機廠到創客港——重慶國際創客港誕生記
2019-03-22 16:43:1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重慶3月22日電 題:從縫紉機廠到創客港——重慶國際創客港誕生記

  新華社記者柯高陽、陶冶

  走進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嘉陵江邊的重慶國際創客港,鬱鬱蔥蔥的黃桷樹和雕塑小品點綴其間,隨處可見的年輕“創客”讓人感受到這裏的創新氛圍與創業活力。但僅僅在五年前,這裏還是荒草叢生之地。從無人問津的老舊廠房變身為吸引百余家企業入駐、年産值過億的“雙創”園區,重慶國際創客港是怎麼做到的?

  老廠房變身創客港

  重慶國際創客港前身是曾經名噪一時的紅岩縫紉機廠,上世紀90年代縫紉機廠倒閉,留下佔地90余畝的閒置廠房。

  2014年,沙坪壩區政府牽頭提出規劃建設重慶國際創客港,由3家企業聯合投資1.7億元對老廠區進行改造升級,建設創新創業文化産業園區。

  “老廠房是城市特殊的工業記憶,還被列入重慶市歷史建築名錄,從一開始我們就提出對舊廠房以保護性加固為主,風格統一設計,盡量保持歷史風貌。”負責園區運營的國際創客港園區管理公司辦公室主任周尤説,園區內還有數十棵黃桷樹,樹齡平均在五十年以上,都得到了保護。

  在拆除一棟危舊廠房時,施工人員發現有一棵黃桷樹的根系已經嵌入墻中,與墻體融為一體。為了保護古樹,建設方決定將這面墻保留下來加固整飭,將周圍建設為開放式綠地。現在,這棵與墻共生的黃桷樹引來不少市民拍照打卡,成為園區裏小有名氣的“網紅樹”。

  “政策+智力”推動創新要素聚集

  重慶國際創客港位于嘉陵江濱江路黃金地段,背靠重慶大學,又瀕臨重慶著名景區“千年古鎮”磁器口,有非常高的商業價值,但作為重慶主城的教育和文化資源大區的沙坪壩區,沒有將其簡單打造為商業街區,而是把這塊“寶地”留給創業者,讓他們的理想從這裏起航。

  國際創客港開園之初就明確提出,鼓勵培育發展以創新技術、設計服務、文化傳媒、資訊咨詢、“雙創”孵化器等為主的産業格局。沙坪壩區政府為此出臺了專項扶持政策,凡是符合産業政策的入駐企業,可獲得長達三年的租金補貼。

  築智建就是首批簽約入駐的企業之一。這家從事三維可視化大數據研發及應用的科技型企業,看好西部地區的市場空間,從上海搬到重慶,租下兩層樓近2000平方米的場地。

  “除了租金補貼,豐富的人才智力資源也是吸引我們落戶的重要原因。”畢業于重慶大學的公司總經理趙亮説,公司正在研發的建築信息化模型係統需要大量土木工程、建設管理、電腦軟件等專業的人才。沙坪壩是重慶傳統的教育大區,園區又緊鄰重慶大學等高校,為招聘人才、吸納學生實習提供了便利。

  近水樓臺先得月。利用區位優勢,創客港主動與高校合作,不僅挂牌成為重慶大學“來華留學生創業創新實踐基地”,還專門修建直通校園的觀光電梯,幫助企業延攬高校人才,推動創新要素聚集。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張成臣2018年應聘進入築智建工作,他説:“現在不僅是學生來實習工作很方便,公司請學校的專家來研究課題轉化科技成果,老師們坐個電梯就到,合作也更緊密了。”

  聚攏人氣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

  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發展,重慶國際創客港已吸引入駐上百家,成為重慶規模最大的濱江“雙創”産業園,2018年産值超1億元,為1000多人提供了就業機會。

  大量創新型企業的聚集,使創客港形成企業共濟共贏的發展平臺。“80後”海歸張博就是受益者之一。這位回國創業的重慶女孩,和夥伴在創客港開起了攝影工作室。張博説,這裏有成片的老舊廠房,毗鄰磁器口老街和大學校園,很適合外景拍攝就地取材。還有很多“80後”“90後”年輕人在園區裏上班,這些都是她的目標客戶人群。

  入駐企業不斷增多,創客港的“人氣”也旺起來。“很多創意園白天忙忙碌碌,夜晚空空蕩蕩。”周尤説,創客港規劃了600多個停車位的地下車庫和沙濱路上最大的濱江廣場,還引入了影視娛樂、酒店、餐飲等配套生活服務設施,原有的一棟舊廠房被改建成縫紉機博物館,西南地區最大的巨幕影廳也已開業放映,由老廠房改造而成的民宿酒店幾乎天天爆滿……創客港還將入駐3D列印、VR虛擬現實和機器人表演等數字互動體驗項目,讓市民既能感受舊工業記憶,又能感受現代科技,將園區打造成城市文化新名片。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家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舞劇《昭君出塞》在紐約上演
舞劇《昭君出塞》在紐約上演
“桃花故裏”賞桃花
“桃花故裏”賞桃花
“巴基斯坦日”閱兵彩排
“巴基斯坦日”閱兵彩排
春分賞櫻
春分賞櫻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8061210089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