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四川推出融媒體圖書《新説四川方言》
2019-03-10 19:15:4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成都3月10日電(記者葉含勇)有一種掙扎叫“扳”,有一種好男人叫“耙耳朵”,有一種以後叫“二天”……為了推動四川方言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也為了讓新市民盡快“入鄉隨俗”,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推出新書《新説四川方言》(上、下),集圖、文、聲、像于一體,讓四川方言“躍然紙上”,好聽、好看、好學。

  為了讓聽不懂四川話的讀者也能盡快識讀,並且更有“川味兒”,該書採用普通話的拼音標注方式,為詞條標出四川方言發音。即便如此,讀者還是不會發音怎麼辦?沒關係,該書還有音頻和視頻,掃掃二維碼就會有身臨其境般的“現場教學”。

  該書主編、成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高志剛介紹,明末清初,四川遂寧人李實所著《蜀語》是現存最早的分地考證四川方言常言俗語的著作。近現代以來,研究四川方言的專業性著述愈來愈多,但始終囿于專業范圍。當前,隨著大量新移民的涌入,比較係統且通俗易懂介紹四川方言的書籍已成為市場剛需。

  高志剛説,該書的書名之所以叫“新説”,主要基于三點:一是通過網絡語言向讀者展示,以呼應網絡時代多數人的閱讀接受心理;二是採用普通話的拼音標注方式,方便讀者盡快在普通話與四川方言之間建立聯繫;三是集圖、文、聲、像為一體,全書精選400條四川方言,對應400條音頻、400張形象海報以及40條微視頻,讀者只要掃描二維碼,就能聽音、讀圖、看視頻,生動有趣。

  言為心聲,文以載道,方言裏富含地域文化魅力“基因”。據《新説四川方言》編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書除了教會讀者識讀方言,更輔以畫龍點睛般的地域文化“小貼士”,讓讀者深度體驗四川方言的機智、幽默、形象以及觀察社會的獨特視角。

  如詞條“有一種好男人叫‘耙耳朵’”,提起“耙耳朵”,不少人腦海裏會反映出“女人捏著男人耳朵”這樣的場景,但是該詞條追根溯源:原來,“耙耳朵”最早指的是旁邊加了一個“偏鬥”的自行車,是四川男人為了讓老婆外出坐得更舒服而做出的設計,所以“耙耳朵”的本意並不是懼內,而是體現男人對妻子的深愛。

+1
【糾錯】 責任編輯: 唐斕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春色滿田園
春色滿田園
新西蘭國博舉辦“中國舞臺日”
新西蘭國博舉辦“中國舞臺日”
俄羅斯歡慶“謝肉節”
俄羅斯歡慶“謝肉節”
一周看天下
一周看天下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6112421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