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世界上僅有的會“制作樂器”的鸚鵡在澳可能面臨絕跡
2019-03-10 18:07:4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堪培拉3月10日電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學者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如不採取緊急保護措施,世界上僅有的會“制作樂器”的鸚鵡——棕櫚鳳頭鸚鵡可能面臨在該國絕跡。

  棕櫚鳳頭鸚鵡體長半米有余,羽毛大多為黑色,臉頰處為紅色,頭頂有羽冠,並有著很大的黑色喙,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和印度尼西亞。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近日報道,由于棲息地遭到破壞等原因,這種獨特的大鳥在澳大利亞的數量正急劇減少。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羅伯特·海因松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棕櫚鳳頭鸚鵡。他介紹説,這種鸚鵡是世界上僅有的能夠自己制作、使用樂器的鳥類,它們會折斷樹枝,剝掉樹皮,把它弄到大約30釐米長,然後用爪抓住樹枝,拍打自己的巢穴邊緣,而且這種鸚鵡的節奏感很強,能夠敲擊出不同節奏的“樂曲”。

  也正因如此,有人把棕櫚鳳頭鸚鵡比喻成鳥類中的林戈·斯塔爾,形容它們的表演像這位甲殼蟲樂隊鼓手的表演一樣精彩。

  海因松説,雄性棕櫚鳳頭鸚鵡通常會在求偶時“擊鼓”,針對18只雄性鸚鵡的研究顯示,它們各自的演奏風格自成一體,互不相同。

  棕櫚鳳頭鸚鵡“擊鼓”的原因至今還是個謎。不過,由于這種鸚鵡會在大型樹洞中築巢,有人認為雌性鸚鵡或許能夠通過敲擊樹洞的聲音,判斷巢穴是否結實。

  澳大利亞的棕櫚鳳頭鸚鵡主要棲息在昆士蘭州的林地中。研究顯示,它們的數量正急劇下降,估計整個澳大利亞僅剩2000至3000只。“數量下降特別快,我們非常擔心……如果現在不做些什麼的話,再有幾十年,我們可能會達到無法回頭的地步。”海因松説。

  海因松把棕櫚鳳頭鸚鵡減少的原因歸結為採礦導致的棲息地縮小以及這種鳥的低繁殖率。雌鳥每兩年産卵一枚,但是很多時候鳥蛋並沒有孵出幼鳥。

  棕櫚鳳頭鸚鵡在澳大利亞的動物保護名錄中現仍歸為“易危”類。海因松表示,他們目前正在整理數據,希望有關部門能將其分類改為“瀕危”。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笑冬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春色滿田園
春色滿田園
新西蘭國博舉辦“中國舞臺日”
新西蘭國博舉辦“中國舞臺日”
俄羅斯歡慶“謝肉節”
俄羅斯歡慶“謝肉節”
一周看天下
一周看天下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91124216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