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李家鈺:男兒欲報國恩重 死到沙場是善終
2019-03-09 09:56:5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發

  新華社成都3月9日電(記者葉含勇)在成都市蒲江縣大興鎮爐坪村3組,有一個農家小院很特別,走進大門,左邊是普通民居,右邊是三間古樸空房。如果不是門口路邊那塊“李家鈺故居”的青磚石碑,你很難把這裏與名震大江南北的一代抗日名將聯繫在一起。

  李家鈺,1890年出生在四川省浦江縣大興鎮,1909年考入四川陸軍小學堂第四期,1911年畢業後,又先後在四川陸軍軍官學堂、南京陸軍軍官預備學校學習。

  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時任第47軍軍長的李家鈺主動請纓殺敵,率部轉戰河北、山西、河南等地,1939年任第36集團軍總司令,1944年5月遭遇日軍伏擊壯烈殉國,被國民黨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1984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李家鈺被追認為革命烈士。2014年,經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李家鈺被認定為著名抗日英烈。

  “他生前極少回到這裏。當時村民只知道這個‘李矮子’進村下馬,對人隨和,樂善好施,哪知道他還是第二個戰死抗日疆場的集團軍司令官。”李家鈺的“鄰居”高天福説。

  “抗日救國出四川,不滅倭寇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到處是青山。”1937年10月,李家鈺在抗日動員誓師大會上“以詩言志”,率領104師、178師步行北上。

  長治是晉東南重鎮。1938年2月19日,日軍在飛機大炮助威下開始攻城。李家鈺令104師312旅旅長李克源率624團守城。21日,長治北門被日軍大炮轟開,川軍與敵肉搏,千余人陣亡,日軍傷亡也在千人以上,成為“山西東南角抗戰中最悲壯的一幕”。

  1944年,日軍集結14萬重兵發動豫中會戰,先後佔領鄭州、許昌、洛陽等地。第36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奉命率部進至河南陜縣阻擊日軍,掩護40多萬友軍撤退。5月21日,在陜縣秦家坡旗桿嶺,李家鈺和200余名總部官兵遭到日軍伏擊,壯烈犧牲。從主動請纓出川抗日,到血灑旗桿嶺,李家鈺用生命踐行了錚錚誓言。

  李家鈺之子李克林説,父親留給他終身不忘的印象,是遺體運回成都時,靈柩隊伍中“遺筆亭”上的14個大字“男兒欲報國恩重,死到沙場是善終”和“血衣亭”上那彈痕累累、血跡斑斑的呢軍大衣與浸透了血跡的圓口布鞋。

  抗戰期間,李家鈺也與八路軍結下了深厚友誼。他總結實戰經驗,發現敵我力量懸殊,我軍不能和日軍硬拼。于是,他就和八路軍交朋友,派幹部去八路軍駐地學習遊擊戰術,還親自請八路軍129師師長劉伯承為47軍營以上幹部講授戰略戰術。

  “毛主席《論持久戰》那篇文章……軍內發現有人傳閱,他也找來看過一遍。連他們的鈞座也公開閱讀,並向高級軍官推薦,很佩服毛澤東對中日戰爭的卓識遠見,説那是一篇最權威、最有説服力文章。”李家鈺的一名高參曾向中共黨員謝豐回憶這段往事。

  旗桿嶺上烽煙散,愛國精神長流傳。蒲江縣史志辦杜黎雲、龍中華等老同志認為,李家鈺將軍能從一個舊軍人演變成愛國主義典范,是在特殊環境中有一種凝聚力的召喚——那就是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今天,這種精神的凝聚更是強國之支柱。

  如今,將軍的家鄉爐坪村黨群服務中心已建起“李家鈺將軍陳列室”。村幹部告訴記者,這裏陳設了李家鈺的家世譜係、書札信函、題咏追贈等史料,成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將軍故居,高天福拿出一本16開的彩印傳記説,經常有人來這裏,他很樂意當一名義務講解員,希望這種誓死報國的精神能被更多人所銘記、傳承。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佳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我為春日添新綠
我為春日添新綠
板門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板門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西藏羅布林卡已普查鑒定國家一級文物古籍57函
西藏羅布林卡已普查鑒定國家一級文物古籍57函
青島發放“孕媽媽專屬公交卡”
青島發放“孕媽媽專屬公交卡”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21112421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