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小吃店老板的20年公益路
2019-02-28 21:59:0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福州2月28日電(吳劍鋒 陳章萍)這是一家略顯逼仄的小吃店,在鬧市中顯得毫不起眼。

  店主陳建國的氣質和這家店一樣“低調”——20多年來,他在這家小店攢下的積蓄化成了無數匯款單,送到了20多個貧困學生手裏,而他卻很少對外人提及。

  “我小時候家裏條件不好,沒怎麼讀過書,不希望這些孩子也像我一樣。”陳建國説。1972年出生的他,有著坎坷的童年。

  13歲時,為了貼補家用,陳建國用瘦小的肩膀挑起扁擔,開始了經商之路。蔬菜、煙酒、調味品……人們日常所需的用品,都曾經出現在陳建國的擔子裏。

  “其實我小時候成績挺好,但是家裏經濟條件不好,就沒有讀書了。”陳建國説。年少時的遺憾也成了陳建國資助貧困學生的最初動力。

  陳建國的小吃店叫“珍豪呷”,在閩南語中的意思是“真好吃”,這家專門經營泉州特色小吃的店在當地有著不俗的名氣,不過幾平方米的空間常常擠得水泄不通。

  很多人認為擁有一家生意這麼好的店,陳建國肯定早就賺得盆滿缽滿,做公益不過錦上添花。“這個小店面是家裏祖上留下來的,我們一天賺不了多少。有時候我資助的孩子臨時有事找我借錢,我都是先透支信用卡,之後再慢慢還上。”陳建國説。

  雖然自己的日子過得也不輕松,提起公益事業,陳建國的眼中依舊閃著光:“做公益不是作秀,要做就要做實事。既然要做公益,就要把它做好。”

  20多年來,陳建國用愛心為貧困學生們鋪就了一條改變人生的道路,這些學生學成之後也並未忘記他。

  2016年,泉州市啟動第五屆道德模范評選,陳建國資助過的一名學生在報紙上看到了這個消息,瞞著陳建國寄出了推薦材料。接到市文明辦核實的電話時,陳建國感到很驚訝:“我都不知道有這回事。”

  “很多孩子還記著我,有時也會來店裏坐坐。”回憶起往事,陳建國滿臉的幸福。

  公益之路並非一帆風順,路上有鮮花掌聲,亦會遇到風雨阻力。其中,最讓他無奈的是家人的不理解。

  陳建國和妻子經營著小吃店,每天起早貪黑。早上8點鐘開業,晚上12點才休息。辛苦一天,也只有一點微薄的利潤。“家人不太理解我做公益這件事。他們説,等我老了,我幫助過的人也不一定記得我。”

  “大部分孩子都很好,當然也會遇到一些不理解自己的。”陳建國説,自己曾資助的一個學生打來電話,想借錢創業,卻説不清楚創業的項目和計劃。

  “那個項目不靠譜,我想勸勸他,結果這個孩子説,會還清這些年資助他上學的錢,然後就失去了聯繫。”陳建國説,“我資助他們上學,從來沒有想過讓他們還錢,或是回報我。”

  20多年來,他用于公益的善款超過100萬元,自己卻非常節儉,不抽煙不喝酒,至今騎著一輛小電動車代步。

  雖然公益之路道阻且長,陳建國卻從不言棄。“希望我資助過的孩子都能找個好工作。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不需要回報我。如果想看看我,每年初三來找我聊聊天就好。”陳建國笑著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施歌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水墨”鹽湖
“水墨”鹽湖
新疆:接待遊客人數創新高
新疆:接待遊客人數創新高
樂高“垂直城市”概念模型亮相上海中心大廈
樂高“垂直城市”概念模型亮相上海中心大廈
山東臺兒莊:古城水鄉顯春意
山東臺兒莊:古城水鄉顯春意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60121007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