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鬢發斑白的80後鄉村教師 感動以後還要做什麼
2019-02-21 08:49:35 來源: 中國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大學畢業後,他放棄城市工作機會,回到家鄉,從一名每月拿30元補助、年底分100斤糧食的民辦教師幹起,一幹就是17年。學校地處偏僻,路沒修好時,他靠一根扁擔,一挑就是5年,把學生的課本、文具挑進了大山。他是這裏的全能教師,手執教鞭能上課,掂起勺子能做飯,握起剪刀能裁縫,打開藥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勞,80後的他鬢角斑白,臉上布滿皺紋。

  在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擔起鄉村未來的80後教師張玉滾,讓很多人潸然淚下。既感動于他的堅守,也感慨于鄉村教育的未來和希望。

  17載堅守大山的張玉滾,是鄉村教師的典型代表。一句“堅守”背後,往往意味著要克服工作生活中的諸多困難。尤其像張玉滾這樣長期扎根深山的教師,其遭遇的艱辛恐怕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不積小善,無以成大德”。客串式的支教和蜻蜓點水式的“關懷”並不難做,難就難在日行一善的長期堅守。而這需要對學生的一顆赤誠之心,對教育的滿腔愛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便是師者的至高境界。

  因為扶貧搬遷,村裏不少人搬出了世代居住的大山,黑虎廟小學因此減少到50多名學生。類似黑虎廟小學這樣的教學點何去何從,是鄉村教育中一道待解的難題。在農村撤點並校被叫停之後,小規模學校成為許多地區鄉村教育的常態形式,多地出現了不少百人以下的學校。

  綜觀世界各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都是重要的學校形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次會議上提出:“在人口稀少的地方創辦小型復式學校,以減少兒童到最近學校就讀時的路程。”保留和辦好鄉村的小規模學校,可以保障弱勢群體的基本受教育權利。

  辦好鄉村的小規模學校,離不開張玉滾式教師的默默堅守,但絕不能依賴鄉村教師的無私奉獻,頂層設計和社會關懷必須緊跟而上。令人欣慰的是,以黑虎廟小學為代表的村小,辦學條件已經獲得不少改善:新建了宿舍樓,蓋起了食堂,校園裏還搭起了乒乓球臺,新裝了液晶顯示屏,可以用一體機進行遠端教學……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鄉村小學的未來更加可期。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宣部、工信部、財政部、廣電總局等18部門聯合印發《加大力度推動社會領域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提品質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行動方案》,明確表示要繼續加大對困難地區和薄弱學校的支援力度,完善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學點)基本辦學條件,落實對不足100人的小規模學校按100人標準撥付公用經費。這對于鄉村的小規模學校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消息。

  鄉村教育是社會高度關注的焦點話題,鄉村教育的成敗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鄉村的未來,進而影響整個國家的發展。“只要孩子在,學校就在。”鄉村教師的價值,是工資無法衡量的,因為他們擔負著鄉村的未來和希望。 (胡欣紅)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倩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探訪轉型期的“中國油畫第一村”
探訪轉型期的“中國油畫第一村”
工地上的元宵節
工地上的元宵節
雨水至 勞作忙
雨水至 勞作忙
火樹銀花迎元宵
火樹銀花迎元宵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191124143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