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下岐村村民的“兩棲生活”:從水上到陸上,日子變了樣兒
2019-01-21 16:40:4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福安1月21日電(記者王晶晶 李瑜)白馬江畔,傍海依山。下岐村的民房鱗次櫛比,商鋪林立。

  “我是親眼看著下岐村建設起來的,下岐村就像我的孩子,是黨的政策哺育了它。”走在下岐村的鄉間小道上,村黨支部書記鄭月娥慨嘆著這些年來村莊裏發生的變化。

  福建省福安市下岐村,是閩東面積最大的連家船民集中安置點。由于歷史原因和漁民固有的生活習性,下岐村漁民長期在漁船上生産生活,社會地位低。他們“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只能在海上漂泊,居無定所。

  “在我的記憶裏,每到颱風季節,外面下大雨,船裏就下小雨。”鄭月娥對記者説,“我家人晚上不敢睡覺,整宿拿著水瓢把船艙裏的水舀出去。那時我還小,就蜷縮在角落瑟瑟發抖,生怕船會沉下去。”提及當年的過往,她有些哽咽。

  當年的“連家船”長八九米,寬不足兩米,住著祖宗三代十幾口人,船上還要養雞養鴨。能夠上岸落腳安家,讓孩子接受教育,讓老人醫療有保障,是每一位連家船民的夢想。

  1997年開始,連家船民的夢想逐漸轉為現實,生活的變化發生在每一位船民的身上。

  那一年,福建省將連家船民搬遷上岸工程列為全省“造福工程”的重中之重。政府通過填海造陸、向鄰村徵地等方式,向船民免費提供土地建造房屋,一舉解決了船民們上岸後沒有土地的後顧之憂。1997年至1999年,下岐村採取“分期分批,全面搬遷”的辦法,先後投入資金700多萬元,分別新建了六個漁民安置點,建房339棟,共安置511戶2310人。

  盡管有了自己的家,但漂泊的心卻並沒有停下。連家船民搬遷上岸定居後,船民們尚不習慣在陸地上生活。“剛上岸的那一晚,我們所有船民都沒有睡著覺,一方面是激動,另一方面是習慣了在船上睡覺,一上陸地就‘暈床’了。” 鄭月娥回憶説。

  除了生活上的不適應,還有生産上的不方便。船民們祖祖輩輩靠捕魚為生,對于岸上勞作一竅不通,穩定的日子沒過上幾天,就又回到船上去了。

  為了解決這一現實困窘,當地黨委、政府立足實際,因地制宜,採取有力措施,從根本上改善了漁民的生産生活。“黨和政府不僅要讓連家船民住下來,還要讓他們富起來,過上真正安居樂業的日子。” 鄭月娥如是説。

  通過黨支部的宣傳引導、黨員帶頭、組織兜底的方式,下岐村因地制宜立足海洋經濟,發揮漁業的獨特優勢,大力推進水産養殖業和海洋捕撈業。有218戶船民在黨委、政府的組織和帶領下組建股份制遠洋捕撈運輸公司,現有捕撈漁船260余艘,從業人員800多人,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與此同時,下岐村黨委、政府還幫助一部分船民協調工商、稅務等部門支援,發展貿易、物流、餐飲等第三産業,通過下岐村重點工程建設,轉移部分勞力到企業務工。對有經濟頭腦,希望經商辦企業的船民還提供了培訓、貸款擔保等幫扶措施。

  樂業的問題解決了,如何讓船民們安居于此成了下一步要思考的問題。

  為了提升下岐村村民的“幸福感”,村黨委、政府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居住環境方面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比如,在船民新村安置點建設初期就實現了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設有3個衛生醫療站,方便船民就醫;為保證連家船民所有適齡兒童能夠有學上,黨委、政府第一時間加蓋學校,擴充教室,讓每個孩子都能走進課堂。

  截至2018年底,下岐村每人平均收入20740元。十幾年間,下岐村共培養了200多名大專以上學歷的人才,他們走下漁船,走上陸地,走向全國。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數十年來,在村黨委、政府的帶領下,大家以“滴水穿石”的精神久久為功,書寫了一部脫貧致富的生動樣本。

  “過去,由于我們連家船民長期在船上生活勞作,腿部彎曲變形,被人嘲笑為‘曲蹄’。但是現在心境不一樣了,如果別人叫我‘曲蹄’我還覺得很驕傲呢。因為我們村現在的美好生活,都是靠自己奮鬥出來的!” 走在下岐村的鄉間小道上,鄭月娥的腳步很堅定。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家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葉鵯鬧枝頭
葉鵯鬧枝頭
春運“味道”
春運“味道”
向著家的方向騎行
向著家的方向騎行
湖北襄陽:流光溢彩迎新春
湖北襄陽:流光溢彩迎新春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806121004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