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科幻正成為觀察中國發展的一扇“窗口”
2018-11-26 15:35:3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深圳11月26日電 題:科幻正成為觀察中國發展的一扇“窗口”

  新華社記者王秉陽、陳宇軒、姚遠

  一百多年前,飽含家國情懷的梁啟超、魯迅等人在國家積貧積弱、民智未開之時將西方科學小説引入中國,以此寄托對于祖國強盛、民眾啟蒙的希冀。

  百年後的今天,在中國開放的前沿深圳市,2018中國科幻大會的舉辦吸引了各界人士前來,科學與科幻、技術與社會、創新發展、想像力研究等諸多前沿議題在此被熱烈討論,關于人類未來的無數種可能性的設想在這裏碰撞交流。

  方興未艾的中國科幻,正成為中國向現代化轉型歷史進程的縮影,更表達了中國主動進行國際交流的文化自信和擴大開放的決心。

  科幻是現代中國遞給世界的一張名片

  南方科技大學發布的《2018中國科幻産業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科幻小説的核心情節設定對當前的社會發展高度關注,作品創意與現實技術廣泛融合。例如,“雨果獎”獲得者郝景芳的作品《你在哪裏》,就深入關注了大數據和雲計算。虛擬現實和物聯網也成為許多作品的關注熱點之一。

  “整個中國現在充滿了深刻變化和未來感,為科幻創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科幻作家劉慈欣説。正因如此,科幻小説正在成為觀察中國發展變化的一扇“窗口”。

  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像力研究中心教授吳岩認為,《三體》等作品獲得國際大獎,意味著我國的科幻創作走出了國門,站在了向世界展示中國現代文化的節點上,《三體》等優秀的科幻作品,就是現代中國遞給世界的一張名片。

  談及中國科幻的發展現狀,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陳剛提到,目前國內科幻隊伍仍然不夠壯大,産業的規模和品質有待進一步發展。

  作為中國科幻雜志的先行者,創刊近四十年的《科幻世界》是中國科幻文學成長的沃土,培育了大批科幻愛好者。《科幻世界》副總編姚海軍表示,中國科幻的發展一定要有新的編輯團隊進入。

  作為從事科幻作家培養工作的公司,未來事務管理局目前已經培養了200人左右的作家群體。創始人姬少亭認為,以前國內多數的科幻作家停留在寫作單打獨鬥、入不敷出的階段,無法單獨以科幻為職業,而現在科幻産業蓬勃發展,在資本的帶動下,科幻寫作的培訓、包裝和推介的市場化運作賦予了作家更多的成長和成名渠道,拓展了科幻作者的發展空間。

  吳岩説,中國科幻力作《三體》,代表了追趕西方水準、適應西方標準的階段已結束,下一步則要思考的問題是中國科幻將如何發展,中國人該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走向世界舞臺。

  科幻是通往未來的橋梁

  科幻並非獨處于“江湖之遠”,如今國家也為科幻的發展保駕護航。

  今年兩院院士大會上,“給孩子們的夢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讓未來祖國的科技天地群英薈萃,讓未來科學的浩瀚星空群星閃耀”的聲音至今依然回蕩,對下一代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培養進入國家頂層設計。

  陳剛表示,科技是科幻的地基,科幻為科學插上翅膀。創造性思維和想像力是一個國家登上創新制高點的關鍵。

  深圳市科協主席蔣宇揚説,深圳將以本次科幻大會為契機,為科幻從業者搭建平臺,促進科幻創作,培育科幻人才,為建設科技型強國提供良好的條件。

  吳岩認為,針對孩子們想像力不足的現狀,需要科幻教育把想像力的圍欄打開。在作家看來,科幻與人的關係是每個創作者繞不開的話題,科幻對人的影響和塑造是顯而易見的。“不光是中國的科幻作者,全世界科幻作者都很關注的主題之一就是中國科技的發展對于人、對于世界的影響。”科幻作家陳楸帆説。

  “科幻作為一種文化和一種思維方式,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方面,科幻是與時代一同前進的。”劉慈欣説。

  “我們看到西方很多發明家、科學家是因為從小看科幻,有了濃厚的好奇心從而走上科研的道路。科幻對于啟迪青少年的好奇心和熱情有很大的幫助。”陳楸帆説。

  科幻作家韓松説,國家層面對于科幻的支援,包含了對于下一代想像力、創造力培養的重視。他曾表示科幻是通往未來的橋梁,可以為未來提供多種可能性。“人類未來的挑戰是什麼?科幻能提供答案。”他説。

  中國科幻的黃金時代是否已經到來

  高鐵網布、大橋飛架、“天宮”上天、“蛟龍”入海,天眼“FAST”望向浩瀚宇宙,中國科技的快速發展從空間和時間上拓展了軀體所能到達的邊界,在儒勒·凡爾納1893年發表的《特派記者:篷巴拉克歷險記》中,他構想出一條由歐洲到中國的鐵路,當年溝通世界的夢想,如今變為現實。

  隨著基礎科學的不斷發展,科幻前沿不斷被向前推進,中國科幻的議題也在緊跟科技的步伐:星際航行、極地探索乃至高鐵列車、醫學技術都成為中國科幻的題材。

  與會者認為,科幻代表了人類探索自然的欲望,所以科幻勃興根本上是國家雄心的展示。各國科幻文學的黃金時代,往往都以國家實力的迅速上升為背景。

  “科幻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晴雨表。”科幻作家劉慈欣説,只有現代化達到一定規模的國家,科幻才能發展起來。

  韓松表示,科幻是在給中國“補鈣”,彌補現代化不充分的缺陷。在北島主編,劉慈欣、韓松選編的《給孩子的科幻》裏,第一篇作品《冷酷方程式》就展示了超越個人情感的宇宙法則,提醒人們對科學抱有敬畏之心。

  科幻從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民族想像力、創造力的縮影。韓松説:“如果放在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審視,現在的我們依然處在當年的延長線上。梁啟超、魯迅當年沒有解決的問題,如今又被重新提了出來。”

  在中國科幻迅速發展繁榮的表像背後,大多數作家學者對于其水準仍然保持著清醒的認識,他們認為,但是他們同樣對未來持樂觀態度,認為如果科幻的黃金時代再度到來,很有可能發生在中國。

+1
【糾錯】 責任編輯: 郝多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四川自貿試驗區:為內陸開放添動力
四川自貿試驗區:為內陸開放添動力
泥塑作品《運河人》留住鄉愁
泥塑作品《運河人》留住鄉愁
奔跑在青山綠水間
奔跑在青山綠水間
初冬美景如畫
初冬美景如畫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11123768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