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從漏雨“草堂”到現代化校園——西藏昌都4000米高原學堂話變遷
2018-10-31 10:10:3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拉薩10月31日電(記者趙久龍、黃浩銘)內地正是金秋十月、桂花飄香的時節,海拔4000米的西藏昌都市洛隆縣馬利鎮第二小學迎來了連天降雪。但寒冷的天氣阻擋不住學生們學習的熱情,現代化的校園裏,書聲瑯瑯。

  標準化的教室、寬闊的籃球場、明亮的學生宿舍、潔凈的食堂……從外觀上看,這座地處高原深山之中的學校和內地普通學校無異。

  “兩個月前,一個閃念,就決定來這裏了。”23歲的新教師周晴8月初以人才引進的方式從四川雅安來到馬利鎮第二小學工作。“簽約8年,沒有後悔。”

  校長阿旺雲鄧告訴記者,上世紀70年代,馬利鎮二小的前身是附近兩個自然村的教學點,當時只有兩夫妻堅守在這裏。正式教師是澤仁巴姆,她的丈夫是一名代課教師。“直到2005年,受益于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援建,學校搬遷到現地址,如今擁有249名學生和29位教師。”

  “我們過去的學校,只有兩間土坯房,更準確地説是‘草堂’,雨天外面下大雨,裏邊下小雨。”站在鋪著人工草皮的操場上,看著迎風飄揚的國旗,44歲的澤仁巴姆感慨地説,當時有一到三年級三個班,每個班約20名學生,過去孩子父母覺得上學沒用,寧願讓孩子去放牛羊,幹部們甚至到村裏“抓”娃娃來讀書,給大人們做思想工作。“現在不一樣了,父母主動把孩子送過來上學,基本沒有輟學的情況,漢藏雙語教學很受歡迎。”

  “以前中午放學後,孩子們只能回家吃飯,最遠的要走10公里。現在三餐都可以在學校吃,還可以在學校住宿。”阿旺雲鄧説,高原極其寒冷,孩子們喝涼水易拉肚子,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今年9月發起“一杯子”的溫暖公益活動,給每位學生、教師送了保溫杯,送來了溫暖和關愛。

  學校硬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待遇也逐年提高。“上世紀90年代,我丈夫每月收入是80元,我的工資是500元左右。如今我的月工資超過萬元,過去從來不敢想,感謝黨的好政策。”澤仁巴姆説。

  越來越多的新教師來到高原扎根。29歲的青海人孔令壽,和周晴一樣,兩個月前來到馬利鎮二小任教。“很喜歡孩子,看到孩子們明亮的眼眸、天真的笑臉,就很開心、踏實。以後想在這裏找個對象,就在這安家了。”他笑著説。

  如今,澤仁巴姆的孩子也讀高三了,曾教過的學生不少都參加工作了,其中一些人也成了教師,和她一樣燃燭照路,這讓她非常有成就感。“退休之後還想接著幹,把好的經驗傳授給新老師,做好傳幫帶工作。”

  “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我願意一直幹下去,不管五年、八年還是一輩子,都無怨無悔。”阿旺雲鄧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唐斕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美在金秋
美在金秋
瑞士拉沃之秋
瑞士拉沃之秋
災後塞班
災後塞班
香糯飄香大苗山
香糯飄香大苗山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6112363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