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關于港珠澳大橋,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裏!
2018-10-23 20:45:0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廣州10月23日電(記者王攀 周強)港珠澳大橋23日舉行開通儀式。在這一歷史性時刻,我們準備了八個問題,全面展示這座“超級工程”的雄健風採。

  問題一:港珠澳大橋建設籌辦過程如何?

  答:2003年8月,國務院批準開展港珠澳大橋項目前期工作。2009年10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正式批準港珠澳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標誌著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順利完成。當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工,主體工程投資約480億元。

  問題二:港珠澳大橋為什麼選擇“橋島隧”相結合的建設方式?

  答:港珠澳大橋全長約55公里,其中跨海段42公里。由于路線經過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同時又臨近香港國際機場,航空領域的建築物高度限定使得該區域無法實現大跨徑、高塔結構物,因此隧道成為唯一可行的方案。為了實現橋梁與隧道之間的轉換,選擇在隧道兩端修建人工島,這就構成了港珠澳大橋的橋島隧相結合的建設方式。

  問題三:港珠澳大橋的橋塔為何引人注目?

  答:港珠澳大橋最美的風景,就是3座通航孔橋。它們分別是九洲航道橋、江海航道橋、青州航道橋。九洲橋又稱“風帆塔”,寓意“揚帆遠航”;江海橋又稱“海豚塔”,寓意“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青州橋又稱“中國結”,寓意“三地同心”。

  問題四:港珠澳大橋有哪些世界領先的關鍵技術?

  答:在建設過程中,大橋共實現了海中人工島快速成島、沉管管節工廠化制造、海上長橋裝配化施工、120年耐久性保障、環保型施工、新材料開發及應用和大型施工設備研發七大領域的關鍵技術突破。

  問題五:港珠澳大橋的海底沉管隧道有何過人之處?

  答:港珠澳大橋擁有世界最長海底沉管隧道,這也是我國首條在外海建設的沉管隧道和當今世界范圍內綜合難度最大、要求最高的沉管隧道之一。

  問題六: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能抵禦強颱風嗎?

  答:自2009年開工建設以來,港珠澳大橋累計開展了近40次抗防臺工作。今年9月,強颱風“山竹”登陸廣東,處于中心風圈范圍內的大橋情況正常,經受住了檢驗。這是繼“天鴿”“帕卡”之後,港珠澳大橋第三次接受強颱風考驗。監控數據顯示,在颱風“山竹”過境期間,大橋現場檢測到的暫態最大風速為每秒55米,但索力、位移、振動皆在設計允許范圍內。

  問題七:兩座人工島可以開放旅遊嗎?

  答:兩座隧道人工島的基本功能是實現海上橋梁和隧道的順利銜接,滿足島上建築物布置需要,並提供基本掩護功能,保障主體建築物的順利建設和正常運營。其中,西人工島功能以運營養護救援監控為主;如同一艘“白色巨輪”的東人工島除運營養護救援功能外,還預留旅遊開發使用功能。

  問題八:可以到橋下釣魚嗎?

  答:不能。在航道橋通航孔正常開放情況下,船舶可由這些通航孔過橋。但船舶不可以在大橋兩側水域隨意拋錨,也不能在大橋兩側水域進行海洋養殖、捕撈作業。

+1
【糾錯】 責任編輯: 董一秀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柿子深加工促增收
柿子深加工促增收
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霜降秋深景宜人
霜降秋深景宜人
曬秋圖
曬秋圖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3602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