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社西寧9月14日電(駱曉飛、王浡)記者從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繼今年5月22日發現草鷺之後,巡護監測人員9月8日又在保護區內首次發現小濱鷸,至此,青海湖鳥種記錄增加至225種。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楊濤介紹,今年5月22日,保護區工作人員深入小泊湖濕地內部進行科學調查時,發現了一只正在休息的鷺科鳥類,並對這只疑似首次在青海湖發現的鳥類詳細觀測並拍攝了照片,後經鳥類專家確認,這種鷺科鳥類是草鷺,為首次在青海湖自然保護區內被發現。
小濱鷸的發現則更為巧合,9月8日,巡護監測人員在保護區內例行巡查,在靠近湖岸的灘涂中發現一個小型水鳥混群,巡護監測人員隨即進行了常規的拍攝及相關記錄。巡查結束後,巡護監測人員在對巡查照片進行篩選記錄時,發現在這一水鳥混群中疑似存在之前從未在青海湖出現過的新鳥種——小濱鷸,巡護監測人員立刻將照片與專業圖鑒等進行對照,並經過相關專家辨認之後確認這種新發現的鳥種為小濱鷸。
“這幾年青海湖自然保護區裏的生態環境在不斷變好,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這對鳥類種群的發展十分有益。”楊濤説,不少對生存環境要求較為苛刻的鳥類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保護區內,也能説明青海湖的環境保護工作卓有成效。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泊和國際重要濕地,也是國際候鳥遷徙的重要節點和停歇地,每年在青海湖遷徙停留的水鳥約有20萬只。隨著環保力度的不斷加大,青海湖的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保護區內鳥類的種群結構也從之前較為單一的以雁類、鴨類、鷗類為主變為現在的雁類、鴨類、鷗類、鸻類、鷸類、鷺類等共生的較為復雜的種群結構,生物多樣性和物種豐富度明顯提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