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三寶鄉“出山”向脫貧
2018-09-05 09:12:2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貴陽9月5日電  題:三寶鄉“出山”向脫貧

  新華社記者施錢貴

  “我有三個孫子,原來住在山裏,孫子上學要走一個小時的路,下雨天路不好走,小孫子走不了就哭。”現在,73歲的彝族老人高國雲為了孫子上學,一家都從山裏搬了出來。“政策好得很!搬到縣城安置點,孩子上學只要五六分鐘了。”

  高國雲口中的“山裏”,指的是貴州省晴隆縣三寶彝族鄉。晴隆縣是著名的“二十四道拐”所在地,境內山高、坡陡、谷深。作為我國目前唯一正在實施整鄉搬遷的彝族鄉,三寶鄉被一條河流包圍著,周圍地勢陡峭,只有一條公路與外界聯通。

  據三寶鄉黨委副書記柏楊介紹,三寶鄉森林覆蓋率達70%,而每人平均耕地面積卻只有0.92畝。全鄉1233戶5853人,其中彝族佔總人口的26.4%,苗族72.3%。千百年來,生活在這裏的群眾都難以斬斷窮根,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有485戶2378人,貧困發生率達57.9%,是貴州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

  為了幫助群眾擺脫貧困,當地政府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整鄉搬遷。

  “這裏修一公里路的費用,平原地區能修三公里,産業和基礎設施的投入比差,扶貧成本是搬遷成本的200%以上。”三寶鄉三寶村第一書記張鳴浩説,由于交通不便,這裏的建設成本很高,僅在鄉裏建一個衛生院就花了50萬元。

  由于特殊的民族文化、群眾思想認識等原因,在搬遷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根據2016年9月的摸底數據,當時僅有9%的群眾願意搬遷。“有很大一部分群眾是因為本領恐慌,這裏45歲以上的人基本上都是文盲和半文盲,不知道搬出去怎麼生活。”柏楊説。

  “搬出去後土地、山林還屬不屬于我?”“搬出去吃什麼?”“百年之後,能不能落葉歸根?”……剛開始,群眾顧慮重重。

  土地確權、林地確權、農村低保轉城市低保、推薦就業、引入企業解決就業、集中安葬等,對于群眾提出來的問題,政府一一“作答”。看到政府真心實意做工作,實實在在解決大家的困難,願意搬遷的群眾越來越多。

  “不搬遷,這裏的人很難真正走出大山。”1993年出生的陳紅珍深有感觸,作為村裏少數幾個大學生,她深深地體會到走出去的艱辛。小學二年級時,家裏連80元的學費都交不起,她只得去親戚家借。為了供她上學,陳紅珍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一家人聚少離多,“以前吃了很多苦,不想我的後代和我一樣。”

  2018年春節後,三寶鄉的第一批266戶1182人陸續搬到了縣城的集中安置點“阿妹戚托小鎮”,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為了孩子上學方便搬出來的。2018年8月底,第二批161戶802人也搬了出來,開始了他們的新生活。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西藏日喀則馬鈴薯豐收
西藏日喀則馬鈴薯豐收
山村教學點:在堅守中傳承
山村教學點:在堅守中傳承
秋到山鄉 豐收在望
秋到山鄉 豐收在望
校內晚托班——放學後的快樂
校內晚托班——放學後的快樂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27112338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