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記者金小茜)日前在京發布的《金融科技視角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報告》顯示,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助推普惠金融較快發展。
這份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聯合宜信宜人貸發布的報告認為,在數字經濟時代,金融科技已成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金融科技的應用,有效降低了金融服務成本,提供了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提升了金融服務品質和普惠金融能力。
報告分析了我國當前金融科技行業發展現狀。例如,我國非銀支付行業保持較快增長,第三方支付業務形成了豐富的生態圈和産業鏈,並不斷和各金融形式與業態加速合作;互聯網保險快速發展,未來市場將持續擴大;互聯網眾籌行業將隨著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智能投顧行業快速興起,但尚不能完全達到人工投顧的水準,與投資者的交互較為簡單。
報告指出,金融科技應金融普惠而生,通過消除資訊不對稱,降低金融服務成本,盤活存量,激發增量,將更多資源配置到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領域。未來,應著重運用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服務效率,革新金融服務模式,服務實體經濟,提升金融服務的普惠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