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繳滿15年就不用繳納了?住院超過15天就不能醫保報銷?醫保斷繳3個月,賬戶余額就會清零?……一段時間以來,諸多有關社保的説法在網上流傳,很多居民都信以為真多少受到影響。其實這些都是謠言,近日人社部門發布權威説法予以澄清。
由于社保關乎絕大多數人的切身利益,如果社保謠言不及時被澄清,既損害社保公信力,也損害參保人合法權益。以“養老保險繳滿15年就不用繳納”為例,既影響養老基金收入,也影響參保人“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權益。所以,人社部門進行權威辟謠十分必要。
在辟謠的同時,我們也要反思社保謠言為何這麼多。僅上述報道就列舉了10條社保謠言,而網絡上有關社保的謠言只會更多。只有反思這種謠言産生原因,才能“對因下藥”進行根治——也就是説,辟謠滯後于謠言傳播,唯有剷除謠言滋生土壤才能避免謠言出現。
應該説普法不到位,是謠言滋生傳播的主要原因。比如有傳言稱:“根據勞動法最新規定,如果員工簽字自願放棄購買社會保險,離職時就可以從企業處拿到一筆賠償金”。但實際上,勞動法近些年未修訂過,也就不存在所謂最新規定,如果普法到位,這種謠言沒“市場”。
有關社保的謠言大多出現在網絡上。很多網站沒有依法履行審核責任,既給了謠言滋生機會,也給了謠言快速傳播機會,這説明某些網站的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急需提升。鑒于此,一方面需要各個網站加強自身管理,另一方面需要有關方面強化監管,對傳播社保謠言的網站約談、處罰。
其實,有的社保謠言不僅在網絡傳播,而且被醫院等機構用來忽悠參保者。2016年南京一位老人致信《金陵晚報》,反映當地幾家醫院告知患者“每次住院不得超過15天”,導致患者來回轉院達6次之多。據悉,“15天出院”在全國很多城市醫院都有發生,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控制醫保費用。
這就是説,部分醫院為了控制醫保費用,編造了“住院超過15天就不能醫保報銷”的謊言。當這種謠言升級為現實謊言,某些機構從中獲利時,對參保人的權益損害無疑更大。南方某市的黃女士就表示被“15天出院”困擾了整整5年。對于這種謠言,顯然不能止于辟謠,而更要完善醫保制度。
另外,有的社保謠言可能是詐騙的“廣告詞”,需要根據謠言線索順藤摸瓜進行調查。比如,有人聲稱有途徑能快速辦理社保卡。這種謠言要麼存在詐騙,要麼存在腐敗,對此需要倍加警惕。此外,“地方養老金發晚了,之前幾個月的錢不發了”之類謠言主要是養老金發放滯後造成的,只有按時發放才能避免。
最近,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多家媒體對社保謠言進行集中辟謠,既能阻止謠言傳播,也向公眾普及了相關政策法規,在一定程度上剷除了謠言滋生的土壤。但要看到,滋生傳播社保謠言的土壤成分很多,只有針對不同的社保謠言採取不同治理措施,才能凈化社會土壤。
當然,公眾也要從這些謠言中有所反思。如果多了解有關社保的法律政策,如果理智地看待謠言、清醒地分析社保謠言,這類謠言自然就會失去市場。不少人看到有利于自己或符合自己“期待”的網絡消息,就願意信以為真,于是不核實消息準確性就進行二次傳播。這些都讓謠言有了吸引力。如果以平常心理智地看待各種社保謠言,這些謠言一定就會止于智者。 (豐收)
-
取消社保待遇資格認證須“規矩”護航
社會在進步,手段在更新,只要我們的“規矩”與時俱進,就能與新技術新手段一起成為讓公民福利在新時代振翅騰飛的“雙翅”。2018-07-09 14:41:50
-
老人社保年審難該如何破解?
從養老金實行社會化發放開始,各地均出臺了離退休老人養老金資格定期認證制度,主要是為了預防欺詐冒領養老金的現象。2018-06-20 08:21:01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