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土味兒”索縣:從下雨滿泥漿到藏北綠化新城
2018-08-13 09:48:1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圖文互動)(1)“土味兒”索縣:從下雨滿泥漿到藏北綠化新城

  索縣城中村棚戶區改造後的新民居(7月28日攝)。新華社發(洛卓嘉措 攝)

  新華社拉薩8月13日電(洛卓嘉措、張京品)時下,正值藏北高原雨季,索曲河畔山坡上2500多畝樹林迎來了生長黃金期。昔日的“禿頭”山谷,變身今天的綠水青山。山下的索縣也日新月異,索縣林業局局長扎西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

  位于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東部的索縣,地處索曲河谷,縣城所在地亞拉鎮海拔3980米。2005年,大學畢業的扎西來到索縣工作。“路太險了,很多路段是貼著山崖鑿出來的。路也太爛了,幾乎是一路顛過去的。”從那曲市到索縣230多公里的路程,扎西乘車走了兩天。

  回想初到索縣的時光,令扎西印象深刻的還有索縣的“土味兒”。老百姓住的是土坯房,衣服上常常落滿塵土。一下雨,土路就成了泥漿路。

(圖文互動)(3)“土味兒”索縣:從下雨滿泥漿到藏北綠化新城

  索縣縣城防護林建設初期(2016年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受高原氣候條件惡劣、河谷沙土裸露時間長、大風天氣多等影響,索縣過去被人們稱作“沙塵肆虐的地方”。

  在亞拉鎮生活了20多年的卓吉有個習慣,一出門,就把頭包裹得嚴嚴實實。因為只要一吹風,山谷的浮塵和黃沙便會不停擊打到臉上。“有一次,我回家把裹頭的紗巾拿下來,裏面的沙子在地上堆了個小沙堆。”卓吉這樣描述索縣的風沙。

  因為缺少可用的石料和木料,大多數索縣居民過去居住的是土坯房,人畜混居。74歲的東吉老人説:“土坯房最怕下雨,一下雨滿地都是泥漿。”

(圖文互動)(4)“土味兒”索縣:從下雨滿泥漿到藏北綠化新城

  索縣城中村棚戶區改造前的舊民居(7月28日攝)。新華社發(洛卓嘉措 攝)

  改變從2016年開始。這一年,索縣啟動城中村棚戶區改造工程,首批投資近1.5億元。經過近兩年的施工,索縣已完成200套藏式小院的建設,1000多名居民遷入新居。亞拉鎮在建的870戶新居預計今年10月完工,更多索縣居民將在冬天來臨前搬進新居。

  記者看到,一排排石墻紅頂的小院上,一面面五星紅旗迎風招展,柏油路鋪到家家戶戶。在索縣開茶館的次拉姆第一批遷入新居,她告訴記者:“新房建得很結實,很漂亮。今年下雨,家裏再也沒出現滿地泥漿的現象。”

  據索縣住建局局長何曉慶介紹,新居設計了245平方米和125平方米兩種戶型,造價分別為63萬元和35萬元。首批入住者全部享受貸款優惠政策,20%的貸款金額和80%的貸款利息由自治區財政廳承擔。

  記者了解到,首批入住者貸款年限約20年,每戶每年償還貸款額度5000元至35000元不等。

(圖文互動)(2)“土味兒”索縣:從下雨滿泥漿到藏北綠化新城

  索縣縣城防護林全景(7月28日攝)。新華社發(洛卓嘉措 攝)

  新居新城更有新環境。過去兩年,曾經光禿禿的索曲河兩岸種上了19萬株樹木。索縣這個昔日塵土飛揚的藏北小城,正慢慢脫掉“土裏土氣”的舊裝,披上綠水青山的現代化新裝。

  索縣縣委常務副書記拉巴堅讚説:“讓百姓切實感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棚戶區改造和綠化工程只是第一步。我們將把索縣打造成生態與民生並重的藏北縣區,讓索縣百姓真正過上現代化的生活。”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家慧
相關新聞
  • 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活動首次走進西藏
    31日,由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民政部、中國建築集團聯合舉辦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百場宣講進工地”活動首次在拉薩中建一局工地舉行。活動介紹了我國留守兒童現狀,專家對到場的80余名工人教授關愛保護留守兒童的方法。
    2018-07-31 23:15:39
  • 西藏亞東:草上掘金水中尋寶 産業興起促脫貧
    珠峰腳下,雅江之源,雪山連綿遇天際,時在7月仍高寒。海拔4360米的日喀則市亞東縣帕裏草原是西藏最肥沃的草場之一。當地農牧民草上掘金、水中尋寶,積極發展鮭魚、牦牛、藏雞等産業,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2018-07-28 17:27:49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雲南西雙版納舉辦世界大象日活動
雲南西雙版納舉辦世界大象日活動
颱風來襲 船只歸港
颱風來襲 船只歸港
雲霧繚繞狼牙山
雲霧繚繞狼牙山
廣州長隆大熊貓家族再添新成員
廣州長隆大熊貓家族再添新成員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806129931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