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河北青縣:超級“大”棚富農家
2018-08-09 15:14:2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石家莊8月9日電 題:河北青縣:超級“大”棚富農家

  新華社記者 徐步雲、秦婧

  “青縣的大棚和別的地方不一樣,首先就是‘大’,不僅面積是普通大棚的四五倍,而且産量也高。”一説起自己的超級大棚,河北青縣甜瓜種植大戶孫一強就忍不住給自己打起“廣告”。

  在今年5月舉辦的第三屆京津冀蔬菜産銷對接活動中,孫一強獲得瓜菜類“薄皮脆大王”的稱號。“這些得益于青縣農民自發創造的超級大棚,都是大家自己用竹竿搭建的,成本低,農民們都蓋得起。”孫一強説,日光溫室一畝地成本要七八萬元,而超級大棚只要不到1萬元。“我家有4個大棚,收入比在外打工高很多。”

  1984年,青縣曹寺鄉達自營村農民孫風池率先建起這樣的大棚種黃瓜。當時投資2000元,但一畝地能掙1000元。後來,附近的村民紛紛效倣,獨具特色的超級大棚在青縣慢慢發展起來。

  “一般的溫室大棚有厚厚的土墻,土地閒置面積大,但我們的大棚的土地利用率能達到95%以上,農民的收入自然就高了,一年就能收回成本。”青縣農業局局長霍傳東説,2015年他在曹寺鄉調研時,就發現當地兩家信用社和一家郵政儲蓄銀行的存款達到8億元,相當于村民一人2萬元。“曹寺鄉沒什麼工業,這些都是農民的種地收入。”

  “因為地形原因,超級大棚的形狀不全一樣,但大都在5畝地左右。這樣的面積,加上網狀骨架結構,牢固性和抗災能力都很強。”河北農業大學教授乜蘭春説,超級大棚經歷過2006年6月的9級大風和2008年的春季大雪,都沒出現過大面積坍塌的現象。“前段時間雨水多,也沒有出現倒灌,大棚雖大,但經住了時間的考驗。”

  乜蘭春擔憂的是,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一家一戶的超級大棚面臨著年輕人外流與勞動力老齡化的問題。“大棚裏立柱多,空間窄,棚也低矮,機械無法入棚作業,也缺乏自動化設備,一旦老人無法下地,就會影響農業生産。”

  令人欣喜的是,青縣的一批農民開始通過合作社嘗試升級超級大棚:一方面將竹木結構改為鋼架結構,擴大空間,機械起隆,增加自動通風設施,發展觀光採摘和科研展示;另一方面,給大棚加一層“保溫被”,讓農作物上市時間更加提前,進一步提高市場採購價。

  “30年前,發明超級大棚是青縣農民首創精神的體現。今天,升級大棚同樣也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歸根到底,就是想通過注入科技力量,讓農民們獲得更多實實在在的收益。”乜蘭春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曉朋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新疆:遠方的路
新疆:遠方的路
武漢青山長江大橋主跨首節鋼梁架設成功
武漢青山長江大橋主跨首節鋼梁架設成功
穿行峽谷間 漂流健身樂
穿行峽谷間 漂流健身樂
暑期公益課堂 感受科技魅力
暑期公益課堂 感受科技魅力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8112324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