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7月22日電(記者丁梓懿)為期一周的第二十九屆香港書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記者在幾天的採訪中發現,粵港澳大灣區作為香港備受矚目的焦點之一,有關該主題的書籍和活動在今年書展中嶄露頭角,大受歡迎。
在一個參展攤位的顯眼位置,商家擺放著幾摞有關大灣區主題的書籍,其中一本為《走進大灣區——港商如何落地前海/橫琴/南沙》,分享港商走進大灣區的成功經驗。參展商告訴記者,大灣區書籍十分熱銷,將視情況繼續補貨。
另外兩本相關書籍也受到讀者熱捧,一本為《港人北上必讀:不可不知的中國法律問題》,主要介紹在大灣區創業時面對的法律問題;一本為《香港人看得懂的中國稅 (入門篇)》。參展商説:“大灣區稅制日新月異,推薦此書是想讓更多讀者深入了解內地稅制,讓他們在大灣區創業、營商更加方便快捷。”
商務印書館此次也帶來一本係統分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問題的書籍——《粵港澳大灣區與香港》,該書由香港與內地20多位專家和業界領軍人物聯手寫成,分為戰略機遇篇、産業民生篇及介紹世界三大灣區等內容。
香港中文大學的黃同學告訴記者,內地機會廣闊,畢業後如有機會會考慮在大灣區內的企業工作。“隨著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即將啟用,我們往來香港和大灣區不同城市將變得方便和快捷,我和一些同學很期待北上發展,開闊視野,多學本領。”
大灣區主題的書籍在書展現場隨處可見,相關主題活動也同時上演。在20日舉行的《史檔-區區有故講2-大灣區篇》新書首發分享會上,幾位分享嘉賓向在座讀者和學生分享了大灣區的歷史演變,他們均鼓勵香港青年放眼灣區大舞臺,投身祖國發展大潮。
擔任主講嘉賓的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分享了當年的讀書生活、北上義務講課等親身經歷。他説,自己40年前就已經回到內地貢獻國家,當年很多志同道合的專業人士是懷著一顆愛國心,在國家改革開放初期投身城市規劃及土地使用改革。“今日回想起來,那段回憶可以説是‘十分甜’。”
梁振英勉勵在座的年輕人:“大家前面的路很長,機會很多,需要看得長遠。作為中國人的一分子,我們在內地掌握機遇、發展業務時,除了牟取利潤,也要投身國家發展,投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潮之中。”
“如果沒有國家,香港不會有今天的成就,香港青年人應好好把握機遇。”旭日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楊勳表示,他與兄長在上世紀70年代末因想為國家改革開放作貢獻,便回到內地建廠發展。在他看來,既可賺錢又能幫助國家經濟發展的事情“何樂而不為”。
過去數年間,香港書展吸引大批海內外讀者到訪。香港貿易發展局數據顯示,去年書展入場總人次中,來自香港以外的遊客約佔一成,而來自內地尤其是深圳、廣州等大灣區讀者佔了極大比例。
今年書展開始前,香港貿發局還專程前往廣州、深圳開展路演活動,鼓勵大灣區讀者入境參與香港書展。
“書展在香港以至大灣區、亞洲地區都已經建立了一定影響力,對我們來講是一件值得鼓舞的事。”香港貿發局助理總裁張淑芬表示。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