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我國科研人員致力將三峽壩區打造成長江珍稀植物園
2018-07-22 21:18:4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武漢7月22日電(記者羅鑫、李思遠)晴朗的夏日午後,站在世界最大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的大壩壩頂上,驕陽似火般炙烤著地面。而在壩頂的一個小型植物示范園裏,一株株珍稀植物在特制的遮陽篷下,享受著絲絲蔭涼。

  一棵較高的樹木樹幹筆直、樹冠蔥蘢,格外惹眼。它的遮陽篷外挂著一個卡片,訴説著它的前世今生:楠木,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漸危種,廣泛分布于長江流域。研究所通過從三峽庫區搶救和傳統繁殖技術成功保護此物種,繁育的草木生長旺盛,今年已開花結實。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工程師吳笛介紹,10年來,經過精心養護,它的胸徑由不足8釐米已達到20釐米。

  這棵楠木的遷地保護故事只是三峽壩區實行生態環境修復、對長江珍稀植物採取保護措施的一個縮影。

  三峽地區素有長江流域“綠色寶庫”“物種基因庫”之稱,擁有大量的珍稀和特有植物。

  自1992年起,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黃桂雲就開始對三峽庫區的珍稀植物進行跟蹤觀測。“三峽工程蓄水後,海拔較低的植被被水庫淹沒,海拔較高的植物受到後靠安置移民的活動影響。要想讓這些珍稀植物全部得到保護,必須和時間賽跑。”黃桂雲説。

  為消除或緩解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三峽集團先後投入上億元設立三峽苗圃研究中心,每年下撥500萬元支援科研和保護工作,抽調業務骨幹成立“黃桂雲創新工作室”等。

  目前,研究所已具有2個研究基地,佔地近70萬平方米,包括2棟科研樓、6個育苗棚、6個智能化溫室以及恒溫恒濕培養箱、高速離心機等先進設備儀器200余臺。

  珍稀植物分布分散,一次野外調查三到五個月是尋常事;為準確捕捉珍稀植物生長過程中的形態變化特徵,通宵達旦是家常便飯。

  在對“植物界大熊貓”珙桐進行的一次發芽實驗中,研究所幾位工程師顧不上休息,“接力”觀察記錄。經過鍥而不捨的努力,在低海拔地區,珙桐實現開花結果,成為華中地區的首個成功案例。

  在“三峽一絕”疏花水柏枝的種子繁殖過程中,研究人員反覆試驗,創新養護管理,有效促進種子成熟度,創造適合的自然條件進行繁殖。首批種子繁殖數量達到100余株,這成為中國國內首次成功完成的疏花水柏枝種子繁殖。

  目前,研究所已成為中國最大的三峽特有珍稀植物種質資源庫和保育基地。研究所遷地保護庫區植物436種,共1.8萬余株,成功繁育完全淹沒在江底的兩種三峽珍稀特有植物——疏花水柏枝和荷葉鐵線蕨共2.2萬株。

  當傳統繁殖遇到難題的時候,植物分子遺傳與組織培養為珍稀植物存活提供可能。在研究所實驗室的培養室內,一排排架子上整整齊齊擺放著一個個培養皿,營造的一個個無菌環境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伯樂樹、荷葉鐵線蕨等正在生長。

  “近年來,我們對具有很高研究價值和經濟價值的三峽特有珍稀植物進行組培試驗近萬余次,30種植物的研究取得進展。”黃桂雲説。

  根據長江流域植物資源狀況,到“十三五”末,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將把保護品種擴大到1000種。未來三到五年,研究所將在三峽壩區12.8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用培育的珍稀特有植物,逐步替換現有的普通綠化植物。

  “到時候,來三峽參觀的遊客,不僅可以參觀三峽工程,還相當于參觀一個生態優美、景色宜人的珍稀植物園。”黃桂雲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佳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地鐵空間展藝術魅力
地鐵空間展藝術魅力
布達拉宮開辟新參觀線路
布達拉宮開辟新參觀線路
世界琥珀尋寶大賽在波蘭北部舉行
世界琥珀尋寶大賽在波蘭北部舉行
北京東城區第一處城市森林公園建成開放
北京東城區第一處城市森林公園建成開放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2111231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