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6月28日電 題:劃大龍舟吃枕頭粽 湖南溆浦別樣“雙端午”解鄉愁
新華社記者周勉
如果你看到自己的同事或同學拿出一張假條,上面寫著要回家參加端午節劃龍舟比賽,日期是在大家熟悉的端午節十天之後,請不要驚訝,他很有可能來自湖南省懷化市溆浦縣,這裏有過“雙端午”的習俗:除了農歷五月初五的“小端午”,更重要的是農歷五月十五的“大端午”。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愛國詩人屈原曾在溆浦生活遊歷,並在此創作了《九歌》《涉江》等名篇。當地民間傳説屈原在汨羅投江自沉的噩耗是在十天後傳到溆浦,因此當地人將農歷五月十五定為“大端午”。
6月27日早上,48條來自溆浦本地的龍舟便已分散在大江口鎮的沅江江面,為首屆“大端午龍舟文化節”做準備。為了參加這次活動,大江口鎮大坪湖村村民趙先武十天前就交了請假條,從雲南騰衝趕回家。他不僅自己承擔來回路費,還放棄了每天280元的工錢。
“這是跟春節同等重要的節日,在外打工上班的,都跟我一樣是請假回來的。”趙先武説,每條龍舟或以自然村為單位,或以同姓宗族為單位,因為參與人數眾多,有的村甚至派出了七八條龍舟。大家提前一周準備,每天都會訓練6個小時以上。
與別處不同的是,這裏的龍舟船身超過20米,前面並無龍首,船尾則高高翹起並岔開兩支,五十多人或坐或站或趴在龍舟的不同位置。
中國屈原學會常務理事禹經安是溆浦人,他向記者詳解了這種“大龍舟”:除了四十多名坐著的槳手外,船頭有數名頭旗手和橈子手,中間有一名鼓手、一名鑼手、一名嗩吶手和一名腰旗手。而後面高高翹起的尾巴上,還有兩名舵手。“傳説中,人們著急趕往汨羅江,希望能第一時間找到屈原的遺體,這是溆浦龍舟沒有龍頭的原因。後面岔開兩支也是寓意燕尾,希望能劃得比燕子還快。”禹經安説,這些都表達了當地人對屈原的深情。
記者在現場看到,溆浦大龍舟還帶有濃烈的“水上舞臺”色彩。伴隨著“喲喲”的號子聲,頭旗手和腰旗手以最大幅度擺動著身體,用誇張的姿態搖旗吶喊。橈子手則表演倒立等高難度動作。兩名舵手裏,也會有一名“以槳為舞”的舵手在原地不停扭動跳躍。
除了劃大龍舟,吃大粽子——枕頭粽也是溆浦“雙端午”的一大特色。這裏的粽子包得跟古時的長條枕頭那般大小。禹經安解釋,這是人們希望用大粽子喂飽水裏的魚蝦,好讓它們不去損壞屈原沉入江水中的身軀。
大江口鎮頓旗村村民鄭農洪告訴記者,從小端午到大端午的十天裏,溆浦縣家家戶戶都會保證枕頭粽“不斷供”。尤其是大端午這天,出門劃龍舟的人會特意帶上一兩個作為幹糧。
6月28日上午,“龍舟文化節”組委會為頭一天的龍舟比賽舉行了頒獎儀式。盡管沒有拿到第一,但趙先武和隊友們還是為能在幾萬名鄉親和觀眾面前劃一次龍舟感到滿足。在過去“寧荒一垅田,不輸五月船”的爭強好勝之外,如今,這樣的傳統習俗已悄然成為在外打拼的當地人濃濃的鄉愁。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