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臺東鹿野返鄉青年“阿山哥”的農夫夢
2018-06-16 20:10:2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臺北6月16日電(記者石龍洪陳鍵興)厭倦了都市一成不變的生活,懷念著家鄉的好山好水,35歲的臺東青年張桓瑞3年前説服家人返鄉發展,過上了辛苦而快樂的農夫生活。

  張桓瑞原名張德山,親戚朋友一直以“阿山”稱呼他。返鄉後,他延用這個昵稱,並將工作室命名為“阿山哥無毒小棧”。3年來,他穩扎穩打、小有成績,成為遠近知名的“阿山哥”。

  張桓瑞兒時成長的故鄉臺東縣鹿野鄉,地處花東縱谷,夾在海岸山脈和中央山脈之間,遠看山巒疊嶂,近看良田草原黑石交錯,靜謐而美麗,有著現代“桃花源”之稱。

  小學三年級,張桓瑞隨家人遷居臺北。後來,他習得一技之長,在臺北做了七八年的修機車師傅,生活也算安穩平順。

  隨著時間推移,張桓瑞發覺,修車的生活一成不變,令他感到窒息。對家鄉山山水水的思念讓他做出了一個決定:回鄉務農。

  “你回去吃土啊?”起初,母親表示反對,直接潑來冷水。張桓瑞對記者説,他母親在務農家庭長大,深知有多辛苦,怕他承受不了。

  “不讓我回臺東耕種的話,我就好像要死了一樣難過。”“我回去也可以在鹿野幫大家修機車、換機油和輪胎呀。”經過3年溝通,在張桓瑞的軟磨硬泡之下,母親最終還是順了兒子的心願,還幫忙“打前站”,先回臺東種植茶葉和木瓜。

  “做農還真是蠻辛苦的。”張桓瑞坦言,回到家鄉一切從頭開始,千頭萬緒,還面臨缺乏資金、市場波動、天災等種種不確定性,尤其是要打開産品的銷路也困難重重。

  張桓瑞天性樂觀開朗,對自己喜愛並且認定的事很執著。他從小就在舅舅田裏幫忙,回鄉後繼續向舅舅學習種茶、炒茶,邊做邊學。如今,從種茶、採茶,到萎凋、發酵、殺青、揉捻、焙火、包裝,張桓瑞都已輕車熟路,獨自就能完成。

  除了種茶,張桓瑞還種植地瓜、南瓜、木瓜、香蕉、姜、鳳梨等十余種作物。父母和妹妹也常來幫忙,一家人宛若“開心農場”般經營耕種的土地。

  不只傳承傳統農耕技藝,在城市工作生活的經歷,讓張桓瑞有許多與老一輩不同的務農理念。比如,堅持“無毒”,作物不撒農藥;重視創新,不斷研發新産品;將種植作物與農業觀光體驗結合,擴大綜合産出等等。

  在他的茶園,記者看到茶葉上有不少被蟲咬過的痕跡,田間也有不少雜草。他笑著説:“這就證明我們沒有撒農藥啊。”

  張桓瑞和家人還不斷開發新産品。比如,他們將姜黃片和烏龍茶放在一個茶包裏,就成了獨特的“姜黃烏龍茶”,功能和味道別具一格。

  每天清晨5點多鐘,張桓瑞就起床去田裏巡視。金黃色的陽光打在綠色作物上,又透過露珠煥發耀眼的光彩。他經常拍下照片分享到網上,引來許多人“點讚”。盡管要照看近5公頃田地、10余種作物,平常還要制作産品、到處去推廣,繁忙而辛苦,他卻以此為樂。他還希望,未來有機會將自己的茶葉等産品賣到大陸去,讓大陸朋友品嘗臺東鹿野茶的獨特味道。

  鹿野有一處海拔約350米的高地,叫鹿野高臺,每年六至八月,熱氣球嘉年華在此舉辦,吸引眾多觀光客,熱鬧非凡。而平日的鹿野,安靜而有些許冷清,年輕人外流也是常態。

  不過,這些年情況開始有了改變。和張桓瑞一樣,有一群青年返回鹿野發展。有的繼承家業,有的開設民宿,有的懷揣夢想回鄉創業……當地成立了一個“鹿野同學會”,將志同道合的返鄉青年以及他們的事業串聯起來。他們希望通過相互分享、共同努力,一起為故鄉打拼,讓故鄉未來更美好。

  過去,鹿野曾群鹿賓士,是當地人的獵場。而今,返鄉的年輕人出于對土地的熱情用心耕耘,給鹿野帶來新活力。

+1
【糾錯】 責任編輯: 章廉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芝加哥舉行國際瑜伽日活動
芝加哥舉行國際瑜伽日活動
第十二屆中國長春消夏節開幕
第十二屆中國長春消夏節開幕
端午傘韻
端午傘韻
濃濃書香度假期
濃濃書香度假期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99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