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3月10日電 題:“我們做的不是大事,但一定會接著往下幹!”——一名線路檢修工的鄉村公益路
新華社記者李偉
“大家看到飛機了吧?我指向左,飛機就能往左;指向右,飛機馬上往右。”陳奎和志願者們利用遙控無人機變起了“魔法”。
“真的啊,飛機飛起來了,太神奇啦!”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葉大鄉小學的孩子們歡呼雀躍。
學校就在110千伏黃竹線鐵塔旁。陳奎是一名常年山中巡線的線路檢修工。他繪聲繪色地講述了巡線時應對馬蜂、毒蛇、野豬的經驗,教給大夥分辨野獸毒蟲蹤跡,防止溺水等危險。
與學生們的互動,陳奎已經記不清這些年到底有多少次了。
近年來,作為一名普通的鄉村線路檢修工,陳奎在鄂西北山區巡線之余,踏訪了十堰地區15個鄉鎮40余所學校,捐贈圖書2000余冊、建成圖書角20個、圖書室12間,幫助430余名山區留守兒童圓了“讀書夢”。
回憶起最初走向鄉村公益之路,陳奎永遠忘不了2013年3月的一個周末,他駕車前往鄖陽區梅鋪鎮孫家洼村五組,3個半小時的車程,又走了2個小時的羊腸小道。
陳奎的首個幫扶對象叫陳良浩,年僅8歲。母親因患病失去了勞動能力,父親因忍受不了貧困而離家出走。家裏只有爺爺,種著三畝多地,收獲的糧食僅夠糊口,全部收入要靠爺爺打短工。
“我打開門,看到家徒四壁,一個瘦骨嶙峋的娃娃正在照顧躺在床上的患病中年婦女。”這一幕,讓陳奎這個男子漢也留下了眼淚。“當時我就想,一定要做點兒事,幫幫這個家庭。”
陳奎把自己的想法發在了朋友圈,沒料到反應熱烈,大家紛紛出主意並加入進來。
“我們每個學期捐贈一筆助學金,不定期收集圖書報刊,幫助山區學校多方籌資建立圖書角。”陳奎心底開出的希望之花,在志願者們的共同澆灌下,越來越茁壯。
丁寶是一名9歲的小姑娘,當陳奎變戲法似地拿出嶄新的《十萬個為什麼》叢書時,她露出了甜甜的酒窩;10歲小男孩李斯,捧著陳奎帶來的《成語辭典》,興奮地大聲朗誦起來,整個校園都聽得到……
每當他在朋友圈裏發布留守兒童的助學需求,都能得到同事們響應。目前,陳奎的身邊已有20多名公益夥伴,定期組織義務助學活動。
“國家在推進脫貧攻堅,我們個人也要在扶貧助學上做一些努力,讓更多的山區孩子感受到社會溫暖。”陳奎説。談起未來,他説:“我們做的不是什麼大事,但是一定會接著往下幹!”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