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我國太陽觀測技術獲得新突破 空間天氣預報將更準確
2017-10-31 18:37:2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成都10月31日電(記者 吳曉穎)如何通過科技更清晰看到太陽活動區?中國科學家突破了下一代自適應光學——多層共軛自適應光學關鍵技術,這相當于給太陽望遠鏡戴上校正“眼鏡”。

  近日,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在中科院雲南天文臺1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上結合了該技術,獲取太陽活動區大視場高分辨力實時圖像。

  太陽爆發性活動會給地球及行星際空間環境帶來較大影響。觀測到更清晰、更精細、更動態化的太陽活動,獲取精確的觀測數據,進而實現準確的空間環境監測和空間天氣預報,是太陽物理學家努力的目標。

  然而,得到“高清”的太陽圖像並不容易。地面上,觀測太陽的太陽望遠鏡因受到地球大氣湍流影響,其觀測圖像的清晰度最多只相當于約10cm口徑的望遠鏡的分辨能力。

  配備自適應光學系統的地基大口徑太陽望遠鏡是開展高分辨力太陽觀測的主要手段。“這相當于給太陽望遠鏡戴上校正‘眼鏡’,在更大視場范圍提高了觀測清晰度。”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饒長輝説,傳統自適應光學高分辨力校正視場很小(可見光波段在10角秒左右),無法實現對整個太陽活動區(在1角分-3角分視場)進行高分辨力觀測的需求。

  為解決這一問題,饒長輝研究團隊研發出MCAO技術。該技術通過對地球大氣湍流引起的波前像差進行分層探測和校正,實現三維立體補償,從而在大視場范圍內消除大氣湍流的影響,獲得接近衍射極限的成像效果。

  與該研究團隊去年研發出的地表層自適應光學技術相比,多層共軛自適應光學技術除了校正地表層湍流波前像差外,還對高層大氣進行補償,可在更大視場范圍提高觀測清晰度。

  據悉,此項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項目的支援。

+1
【糾錯】 責任編輯: 栗一星
相關新聞
  • 天氣預報可以精細到分鐘 智能預報來了
    還記得6月北京那場説好的暴雨黃色預警麼?直到氣象資料顯示,6月21日到24日,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達92毫米。小夥伴們還在驚呼,雨都下到哪去了。
    2017-07-28 08:18:52
  • 掌上看天氣預報 精準至分鐘街道
    記者從市氣象局獲悉,由天津市氣象服務中心研發的“天津天氣”公共服務移動客戶端(App),昨天在蘋果和安卓應用商店正式上線。該軟件基于天津市氣象局及中國氣象局的海量氣象監測資訊及數值預報資訊支撐,可為用戶提供精準到街道以及標誌性建築物的天氣預報。
    2016-12-14 20:09:43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貴州丹寨:吃新節 展盛裝
貴州丹寨:吃新節 展盛裝
蜂鳥鷹蛾戲花忙
蜂鳥鷹蛾戲花忙
中國國際時裝周拉開帷幕
中國國際時裝周拉開帷幕
高原戈壁中的“巡天者”
高原戈壁中的“巡天者”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54681121885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