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農業科學家何中虎:“農民增産增收”才是最高的獎勵
2017-10-14 21:59:04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陽娜 龐元元)育成小麥新品種、建立小麥品質評價體係和基因標記技術、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首席專家何中虎為提高我國小麥種業和産業競爭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每年都有幾個月工作在田間地頭,最關心的就是“如何把新技術盡快用在農業上”。他,數十載如一日,矢志不渝幹科研,將“農民增産增收”看作對自己的最高獎勵。新華社記者帶你走進中國農業科學院,近距離感受這位農業科學家數十載的“小麥情緣”。

  兒時立下學農“初心”

  何中虎出生在陜西蒲城的農民家庭,當地為旱作農業。一是幹旱使小麥長不起來,二是偶有雨水充沛卻由于麥稈高而倒伏收不上來。小麥産量不高,家家戶戶上頓下頓吃的就是玉米和紅薯。

  何中虎回憶説,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是常常吃不飽,每天能吃白面饃和麵條成了他兒時的夢想。“十歲那年,家鄉大旱,加上肆虐的蟲害,導致糧食大減産,一人一年只分得60斤小麥和180斤玉米。”

  消除饑餓,是何中虎選擇學農的原因。報考大學時,成績優異的何中虎,非常堅定地想要學農,並選擇小麥遺傳育種專業。培育優良品種,提高小麥産量和品質,是他當初定下的目標,也是幾十年來他一直努力行進的方向。

  1990年,已獲得北京農業大學小麥遺傳育種博士學位的何中虎被派往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和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深造,專攻小麥改良。這為後來他回國獻身小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你們中國小麥的品質怎麼樣?”在國外學習的3年裏,何中虎總是被問到這個問題。

  我國的小麥研究,在高産穩産方面在國際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但在品質研究上卻比西方國家晚了幾十年。上世紀90年代,國內對小麥品質的家底尚不清楚,産量連年增長但優質小麥卻供應不足也成為影響農業發展的一大問題。

  1993年5月,何中虎歸國回到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立志承擔起提高中國小麥品質,培育優良品種的重任。

  育種“冷板凳”一坐就是幾十年

  農學中,育種是一個極小概率的事件,也是枯燥漫長的“冷板凳”。而專攻小麥親本創制與新品種選育的何中虎,一幹就是幾十年。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生産國和消費國,全國50%至60%的城鄉居民以小麥作為主要口糧。隨著人口增加和消費水準的提高,小麥消費量還將繼續增加。

  然而,病害始終是制約我國小麥生産的重要因素,抗病也是對新品種的基本要求。據何中虎介紹,對四川、重慶、雲南、陜西等地來説,條銹病是當地小麥生産第一大病害,而白粉病則是北部冬麥區和黃淮冬麥區最重要的小麥病害。

  何中虎和他的團隊從事的科研項目是由“948計劃”項目支援的“穿梭育種培育兼抗型優質小麥品種技術引進”,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説,就是要尋找小麥的抗病基因。

  從最初選擇小麥育種材料,到相繼進入鑒定試驗、品比試驗、區域試驗和生産試驗,最終通過小麥品種鑒定……僅一個“中麥175”新品種,何中虎團隊就潛心鑽研了13年。河南、河北、山東、甘肅、青海……幾乎有麥苗的地方就有何中虎的足跡和身影。

  在何中虎和他的團隊多年的努力下,創新發展了具有實用價值的基因標記技術和適合我國國情的小麥品質評價技術體係;建立了兼抗條銹、葉銹和白粉病的成株抗性育種新方法,為解決品種抗性頻繁喪失的難題提供了理論和應用基礎;提出的低分子量亞基命名30個標準品種在國際上廣泛應用,解決了低分子量亞基用于育種的難題……

  值得一提的是,育成中麥175等10余個優質抗病高産小麥新品種,累計推廣面積5000多萬畝,育成的小麥新品種推廣後增産約30億斤,大大提高了我國小麥種業和産業競爭力。

  團隊攻堅實幹 為提高農民“獲得感”

  在何中虎的實驗室裏,不僅有精密的實驗儀器和設備,還有磨面機、壓面機、烤箱、爐、鍋等“接地氣”的工具。這些都是研究不可缺少的。

  作為小麥親本創制與新品種選育團隊的首席科學家,何中虎一年有幾個月“扎”在麥田裏,並以中國傳統主食麵條的品質為切入點展開研究。何中虎在接受採訪時笑言,“已經不記得在實驗室裏吃了多少份麵條。”

  在何中虎看來,能取得如今的科研成果,與團隊合作精神密不可分。“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團隊的智慧才能應對困難與挑戰。”

  在最初團隊人員力量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何中虎採取了“請進來、送出去”的辦法。他將國外的專家請來授課,將國內相關單位的人員請來參加培訓。與此同時,他將團隊的同事送出去學習,這一來一去,學科就有了互補,技術就有了交流。他也向同行開放實驗室,無償接受全國各地的訪問學者和培訓人員來課題組進行研究和技術培訓。

  如今,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也承擔了多項國際科研合作,有著中國農業科學院-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小麥品質聯合實驗室、中澳小麥改良聯合研究中心、中美小麥品質與病害聯合研究中心等身份。

  何中虎始終認為,自己的研究是在前人的基礎上起步的,一路下來,離不開老專家的把關指導。因此,在發展事業的同時,他非常注重培養人才,先後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80多名,將嚴謹求實的學風傳給學生,將先進的工作模式和理念用于團隊管理。

  24年來,小麥新品種推廣後大量增産成為了他最為欣慰和滿足的事情。“發表論文、獲得榮譽固然高興,但只有培育的品種種在地裏,真正地為農民增産增收了,才是最高的獎勵。”

+1
【糾錯】 責任編輯: 薛濤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杭州一高中推“刷臉吃飯”
杭州一高中推“刷臉吃飯”
2017級大熊貓寶寶集體亮相
2017級大熊貓寶寶集體亮相
“龍蝦盛宴”亮相南京
“龍蝦盛宴”亮相南京
探訪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
探訪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30112180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