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第16個節氣。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南方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太陽在這一天直射赤道,因此地球大部分地區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秋分之後,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南半球相反。
秋分,八月節
分者平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秋分者,陰陽相伴也
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此時節南方亦始入秋
陰氣漸長,寒涼漸重
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六節氣
秋季的第四個節氣
今日秋分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故而不再打雷。
二候蟄蟲坯戶。“坯”是細土的意思,即由于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並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
三候水始涸。《禮記》注曰:“水本氣之所為”,春夏氣至,故長,秋冬氣返,故涸也。
秋分習俗
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説,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現在的中秋節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由于月宮中的嫦娥是女子,因此有“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諺所説“男不拜月”傳統。
吃秋菜
嶺南地區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採回的秋菜一般家裏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
送秋牛
秋分時分便會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人。“秋牛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説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説秋”,説秋人便叫“秋官”。
粘雀子嘴
秋分時節,在廣大的農村還有煮湯圓吃的習俗。
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放下手中的農活,在家裏做湯圓吃。除了自己食用外,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這就是“粘雀子嘴”,以免雀子破壞莊稼。
放風箏
秋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大人們也參與。
秋分詩詞
《夜喜賀蘭三見訪》
唐•賈島
漏鐘仍夜淺,時節欲秋分。
泉聒棲松鶴,風除翳月雲。
踏苔行引興,枕石臥論文。
即此尋常靜,來多只是君。
秋夜未深,賀蘭大和尚又一次來訪,兩人時而共踏苔蘚,時而枕石以臥,談論文章。在安靜的時節,好友相聚,共用秋天的涼意,是古人頗為推崇的。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徹,浮雲薄未歸。
江虹明遠飲,峽雨落餘飛。
鳧雁終高去,熊羆覺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山秋雨至晚方晴,浮雲猶薄,峽雨尚飛,而斜陽照徹,秋意已濃,鳧鳥已去,鴻雁已歸。
秋分是表徵季節變化的節氣
秋分以後,白天開始比晚上短
我國南方地區幹旱少雨或常常陰雨連綿
形成了「秋分寒」天氣
氣溫逐漸下降,即將步入深秋季節
東北地區降溫早的年份
秋分見霜已不足為奇。
風清木落秋期半。
露涼月寒分等長。
碧雲連天疑洗色。
夜來新雨漲秋池。
山望晴空臥畫裏。
水如明鏡襯人煙。
風來斂收遣心憂。
雨來閉藏散懷愁。
秋意雖尚淺,但空氣中已有肅穆之氣
保持神志安寧,收斂神氣
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秋日宜收不宜散
應少食辛辣之品
多食甘寒滋潤之物
如蓮藕、芝麻、淮山。
秋日登高望遠,動靜結合
動則強身,靜則養身
則可達到心身通暢之功效。
一場秋雨一場寒
天涼如水,望珍重加衣!
(來源:央視新聞微信)

-
"外賣正在毀滅我們的下一代",你怎麼看?
2017-09-22 17:52:42
-
網絡安全周,盤點網絡安全十大威脅!
2017-09-22 17:52:42
-
南京擬限制外賣送餐員搶單數量
2017-09-22 17:52:42
-
民航局發文嚴控航班正點率
2017-09-22 17:52:42
-
復興號時速提至350,京滬全程4.5小時
2017-09-22 17: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