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臺北老城北門風華重現
2017-08-03 16:26:00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臺北8月3日電(記者何自力 潘麗君)見證逾百年臺北歷史的北門隨著3日北門廣場的啟用典禮,重現風華。

  北門是臺鐵、臺灣高鐵、機場捷運與臺北捷運等交會之處,也是臺北各線公交車轉運站。

  清光緒10年(1884年)完工的臺北府城北門,又稱“承恩門”,它不僅是臺北市少數的清代建築之一,閩南式碉堡城門目前也是世界罕見。

  清末,隨著北臺灣茶葉生産和貿易興起,清政府在大稻埕和艋舺之間興建臺北城,1884年建成正門承恩門,即北門。一般商旅在大稻埕上岸,由北門入城。由石板路引導入城後即為撫臺街,城隍廟,布政使司衙門……一座典型的近代中國南方城市映入眼簾。

  據臺灣文史工作者張哲生介紹,北門命運波折,臺北府城在清代建城,日據時期躲過一劫。後來臺當局打算興建忠孝橋,計劃拆除“大路障”北門。東門、南門、小南門都僅保留原先基座,頂部改成宮殿式建築,而北門因為待拆而未被排在整修之列,在文化人士爭取下,北門最終躲過拆除命運,留下原本的風貌。

  2016年農歷春節,北門終于掙脫被高架橋圍繞、壓迫的束縛,重新展現在人們面前。而作為臺北市政府“西區門戶計劃”最後一塊拼圖的北門廣場,從拆除圍繞北門的高架橋至今,花了約18個月時間。

  這處佔地6865平方米的景觀綠地,周邊串聯起臺北郵局、鐵道博物館、撫臺街洋樓等古跡。廣場設有11處歷史解説碑,包括介紹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臺北知府陳星聚,以供參觀者閱讀臺北城的歷史軌跡。

  古跡專家及工匠還倣制了一小段真實尺寸的城墻墻基,放置于廣場西北側。建築師徐裕健説,團隊模倣過去的砂岩,利用基礎疊砌的手法,讓城墻構築的百年匠藝重現,民眾可以感受埋在地下130多年的城墻模樣。

  臺北市公園處表示,為彰顯北門廣場“歷史地景”的人文意義,樹種與石材的選擇也具巧思,選擇當時花茶制造原料素馨花,彰顯大稻埕制茶産業特色;北門的城墻石,分別來自北投唭哩岸岩、內湖金面山安山岩和八裏觀音山石。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志強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直擊巡航導彈發射瞬間
    直擊巡航導彈發射瞬間
    英國菲利普親王正式退休
    英國菲利普親王正式退休
    花海旗袍秀風韻
    花海旗袍秀風韻
    海豚馴養師:酷暑中的“冷工作”
    海豚馴養師:酷暑中的“冷工作”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6191121427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