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江蘇:保護大運河生態文化漸成自覺
2017-07-26 09:39:00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南京7月26日電(記者 秦華江)生態和文化是大運河的生命和靈魂。近年來,為了讓大運河活起來,美起來,江蘇運河段生態和文化保護走向自覺。

  71歲的揚州市民周元業住在世界遺産點段邗溝故道附近,雖夏日炎炎,但作為揚州大運河志願者總隊文化傳播支隊隊長,他依然每天帶着相機,隨走隨拍,一邊宣揚文化生態保護的典型,一邊將破壞環境的實例上傳至微信在線投訴&&,督促相關部門解決。

  “除了保護,還有傳承。近期我們正在完善大運河文化進家庭的策劃案,這是繼進社區和進校園後的第三部曲。”揚州大運河志願者總隊副秘書長丁東民説。

  擁有1000多名成員的揚州大運河志願者總隊,下設十多個支隊,在沿線社區還設有守護站。這是江蘇順應並引導群眾,保護大運河生態和文化的縮影。

  大運河江蘇段縱貫江蘇全境,全長約700公里,流經徐州、揚州、蘇州等8個城市,聯通了長江、淮河兩大河流,太湖、高郵湖、洪澤湖、駱馬湖、微山湖等五大湖泊,將楚漢文化、淮揚文化、吳文化等地域文化有機串聯起來。

  從遺産帶來看,江蘇有遺産河段325公里,佔運河全線的1/3;遺産區7個,佔遺産區總面積的46%;遺産點22處,佔總數的40%。從文化景觀帶來看,江蘇大運河途徑的8市均為國家園林城市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以揚州瘦西湖為代表的5A景區16處,國家旅游度假區4座,4A級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佔全省的70%以上。

  江蘇省文物局文保處處長姚文中認為,這一切,意味着沉甸甸的責任。

  “在‘入遺’後,江蘇加大了大運河保護利用力度,探索正確處理活態文化遺産保護與發展的關係、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係,努力發揮地域特色和資源優勢。”姚文中説。

  為加強頂層設計,明確發展布局,江蘇省政府於2015年召開江蘇世界文化遺産工作推進會,於2016年印發了《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實施意見》《江蘇省“十三五”文物事業發展規劃》。為加強監測預警,增強管理能力,江蘇嚴格執行遺産監測和定期報告制度,全面強化涉及遺産區、緩衝區建設工程的審批監管,“十三五”時期,還將繼續對大運河江蘇段遺産監測預警體系進行提升改造……

  “如果説文保是底線,我們有責任擔當起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那麼生態就是紅線,我們有使命建設大運河生態綠色走廊。”蘇州市農水辦副主任、水利局副調研員貢瑞金説。

  記者了解,通過持續提高水生態綜合水平,蘇州古運河水質已穩定在四類以上。“每年來的游客多達200多萬人次,近年來更是以每年20-30%的速度遞增。旺季時,古運河一度出現了‘堵船’現象。”蘇州市文化旅游集團副董事長陶金龍&&,文化旅游如此熱門,良好生態是基礎。

  蘇中和蘇北對大運河生態保護,擁有省級戰略護航。在多次探索的基礎上,揚州市編制&&了《江淮生態大走廊(揚州)規劃》。而今,“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已被上升為省級戰略。

  未來,生態大走廊將以京杭運河為主幹線,以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輸水線路所流經地級市為規劃範圍,包括揚州、泰州、淮安、宿遷和徐州。在堅持保護優先、生態引領的前提下,將其打造成世界跨流域生態廊道建設的樣板區、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清水走廊和淮河流域東部生態屏障。

  “靠母親大運河滋養的江蘇人,對保護她總有一種內生驅動力和高度自覺。”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遺産保護研究中心主任宋桂傑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尹世傑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浙江:冰洞避暑游
    浙江:冰洞避暑游
    盛夏消防練精兵
    盛夏消防練精兵
    情暖太行山區留守兒童
    情暖太行山區留守兒童
    “發現”號在南海採集到大量冷泉生物
    “發現”號在南海採集到大量冷泉生物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1381215